A股优胜劣汰机制显现 绩差股压力大增2017年05月26日 11:06
  作为2017年“退市第一股”,*ST新都因借款违规担保等问题而被迫终止上市,这给资本市场传递了一个正面信号:退市制度常态化。随着IPO加速以及监管升级,A股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将会使鱼龙混杂的局面得到改观,那些业绩持续走差的公司更是压力大增。本文承接上一篇文章,对上文中提到的员工数最少的前100家企业中的58家小盘股(总市值不超过60亿元)进行研究,发现这58家企业中有过半涉及“披星戴帽”,近三成参与过并购重组,但多以失败告终。随着融资环境趋严,这些状况堪忧的小盘股企业在A股最终将如何持续生存成为投资者较为关注的问题。
  “壳”式小盘股面面观
  从行业来看,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上述提到的人数最少的58家小盘股企业广泛分布于23个行业,仍然以传统周期性行业为主。其中房地产行业占比最多,有12家,包括沙河股份,合肥城建等;其次建筑材料和综合行业共有8家,包括四川金顶、博信股份等。
  从它们涉及的热门题材来看,有12家公司涉及举牌,包括园城黄金、祥龙电业等,有7家公司涉及借壳上市,包括香梨股份、东方银星等。虽然有热门题材的带动,但业绩却鲜有实质性扭转。
  从分红状况来看,这58家企业里有14家自上市以来从未分红,其余44家企业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比例大多较低。企业不分红的原因一方面与自身的财务状况有关,它们在过去几年当中亏损较大,盈利能力差,即便将来能够盈利,短期内也很难分红;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的分红行为并没有受到监管层的强制约束,所以分红与否基本上取决于企业本身。
  值得一提的是,这58家企业中有两家属于融资融券标的,分别是创兴资源和中国中期,这两家企业业绩表现相对较好,尤其是中国中期,上市17年中仅有2002年和2004年的净利润为负数。
  多数公司曾“披星戴帽”
  梳理发现这58家企业中有35家企业曾经或当前“披星戴帽”,占比超过60%。对这58家企业做上市生存状况分析发现,这58家公司上市5年后生存概率持续下降,业绩普遍下滑。尤其是上市超过10年时,生存概率大大降低,连续两年亏损的概率上升。可以直观地看出,随着时间推移,上述上市公司生存概率逐年降低,基本呈线性下降趋势。
  从业绩方面来看,这58家企业自上市以来至2016年末的复合净利润增长率水平相当一般,尤其是低于-21%的16家企业,它们自上市以来复合净利润增长率基本上全部低于-200%,亏损是家常便饭。自上市以来复合净利润正向增长的企业共有27家,其中超过10%的有7家,最大的绵石投资复合净利润增长率为17.94%,紧跟其后的濮阳惠成增长率为15.59%,同达创业也超过了15%。
  从资产负债率来分析,随着长期资产负债率的上升,上述58家公司复合净利润增长率水平有所降低。究其原因,小企业体量小,负债一旦升高,捉襟见肘,很难负重前行。
  想靠重组生存难度大
  追溯历史重组事件,选择重组的企业一般具有盘子小,负债水平不高,或者当前亏损、被迫暂停上市等特征,然而并不是具备这些条件的企业就一定能重组成功。截至2016年4月30日A股市场的全部重组事件(1503件)来看,重组完成事件970件,仅占全部重组事件的64.54%。所以,重组这条路并不好走。根据历史重组案例分析,下面几点是希望借助重组来重生的企业需要考虑的。
  第一,从参与重组的企业日均总市值来看(自重组前三个月至重组最初披露日),参与重组多以小盘股为主,小盘股重组完成的概率较高,这对于重组后新股东持股比例的重新分配和增资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历史重组事件以横向整合、多元化战略及买壳上市为主。
  第三,企业重组成功与否,与企业自身的属性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未来业绩预增,那么优质资产也就愿意注入,重组成功的预期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当企业业绩预增或者有高送转预案时,重组成功率均达84%以上;而当业绩预减时,重组成功率就要低很多;当上市公司股价超跌时,重组成功率不到28%。
  第四,从企业涉及的重要题材及概念来分析,在热点题材的带动下,比如新能源、移动互联网等,企业重组成功的概率会较高。然而,当企业属于较冷门行业,比如涉及蓝宝石概念股时,重组成功率则大打折扣。此外,市场大环境也会影响企业重组是否能够完成。
  路在何方
  以史为鉴,方能知兴替。虽然重组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依然是很多陷入危机的“披星戴帽”公司的首要生存方式。综合来看,上述58家企业质地非常一般,但为了继续在A股市场上存在,它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或依靠补贴“保壳”,或选择重组,甚至是靠“朋友”注资接济,手段不一而足。
  资产重组依然是它们选择自救的主要方式。实际上,这58家企业中有16家参与过重组,但只有4家真正完成,重组成功率非常低。现阶段,伴随监管新规中对重组上市配套融资的禁止,重组的道路越来越艰难,成功概率只会更低。
  这58家企业当前的生存状况的确堪忧,企业在考虑未来出路时,更多的应该从自身着手。在当前A股市场偏重融资的大环境下,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市场资源,结合自身业务发展情况,不断提高经营质量和管理水平,这些企业还是有机会重生并在A股市场长久生存下去。
来源:证券时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 广告服务 | 软件下载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99期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镜像以及链接
声明:本网站提供资讯、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沪ICP备05058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