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首谈港股如何迎接生物科技新秀2018年05月24日 09:29
  香港上市新规已经生效几周,修改后的香港上市新规第一次向连收入都没有的生物科技公司敞开了大门,而且这个门只对生物科技公司开放。5月23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其网志中首谈港股市场该如何迎接生物科技新秀。
  一般来说,没有收入的公司都处于高风险的早期发展阶段,投资者很难有可靠的标尺来判断公司发展前景和投资风险,尤其生物科技行业相比于其他行业,确实有其特殊的投资风险,这个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生物科技公司的产品研发周期长,一种新药从研发到最后获批在市场销售,短则三四年,长则达十年。第二,由于生物科技公司的产品事关公众健康,受到政府严格监管,在获批生产前几乎不可能有营业收入,因此它们的产品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第三,生物科技公司的产品研发失败风险高,例如,一些研发中的创新药物即使通过了一期和二期临床测试,在三期临床测试中失败的也比比皆是。即使通过了所有临床测试,监管当局也有可能因为其他因素不批准该产品上市。
  除了上述上市公司本身的风险之外,投资生物科技板块可能还面临两大市场风险:一是股价波动风险。生物科技板块不同于一般的行业,它们上市后的表现容易两极分化,要么大喜,要么大悲,由于新产品的研发成败与是否通过审批决定着生物科技公司的生死,任何有关产品研发与监管审批进程的信息都容易给股价带来剧烈波动。二是内幕交易的风险。由于高度的专业性和信息严重不对称,生物科技板块内幕交易的风险会明显高于其他板块。一方面,有关产品研发的信息对于股价的刺激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内幕交易的潜在回报高;另一方面,生物科技行业的产品审批受到产品安全性和疗效、社会需求、医改政策、监管取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并非所有信息都是透明的,由于公开信息比较有限,产品获批的可预见性非常低,内幕交易的空间显著高于其他行业。
  既然风险这么高,为什么不把上市门槛定高,把风险高的公司都挡在门外?
  李小加表示,必须努力在发展和审慎之间寻求合理平衡,门槛定得过高无法满足生物科技行业合理的融资需求,把很多急需资金的好公司挡在门外,让投资者错失良机,如果门槛定得过低,可能会把高风险的公司放进来,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所以在征求业内专家意见后,最终选择设定15亿港币市值和已通过一期临床测试、即将进入二期临床测试这两大主要上市门槛,并根据行业特点为此类上市公司设定了特殊的信息披露要求,以帮助投资者判断投资风险。
  此外,李小加还表示,在香港这样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国际市场中,客观清晰的门槛一经设定,监管者就不会再在前端进行实质性主观审批,也不可能依赖第三方专家进行发审把关。监管的焦点只能体现在严格的信息披露上,为了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香港交易所也不会对入市融资规模、价格与节奏进行“流量管理”。如果想让香港的生物科技板块成长为参天大树,就不能把它们放在呵护下的温室里。
  李小加建议投资者,在买卖生物科技公司的股票之前一定要仔细研究上市公司的产品研发,临床实验结果和监管程序等细节,为自己的投资负责。生物科技公司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散户。
来源:证券时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 广告服务 | 软件下载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99期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镜像以及链接
声明:本网站提供资讯、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沪ICP备05058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