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突然“火了”!加速上冲4%,天胶为何变脸?
产胶国提振胶价,市场难买账
天胶商赔本出售,现货暂时获得支撑
厄尔尼诺或无法成为橡胶市场的救世主
橡胶强势上涨,后劲不足
新国九条提振信心 大宗近全线飘红
沪胶跌至五年低点 持仓创历史新高
“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引发热议2009年08月14日 13:52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3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特别关税,该建议正在等待奥巴马政府9月17日前的最终裁定。“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目前处于美国政府的审核程序中,从已举行的两次听证会来看,除起诉方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强力支持外,中方和美方业界是一片反对声。但这一明显带有保护主义色彩的案件还在持续向前推进,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美国政府的暧昧态度。美国媒体认为,最终如何裁决,正成为奥巴马政府贸易政策面临的“第一次重大考验”。业内人士分析,一旦加收关税的建议获批,我国轮胎出口量将下滑12%左右。更严重的是,自此中国轮胎出口到美国或将成为历史。此时,“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悬而未决,让我们来听听市场人士来自不同角度的声音吧。
  贸易保护无益于全球经济复苏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陈瑞华
  自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都相继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挽救处于颓势中的全球经济。无论G20金融危机峰会还是G8峰会,都一致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各国更应该遵守自由贸易的原则,拒绝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然而,进入6月,在全球经济稍有回暖迹象的同时,“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出炉,立刻成为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焦点事件。与其说该事件引人瞩目,还不如说全球对“后危机时代”全球贸易政策走向满怀担忧。贸易保护无益于全球经济复苏,这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尚未走出危机的经济大国必须面对的现实。
  “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的现实经济背景
  最近公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正在摆脱困境,呈现企稳并逐渐复苏的迹象。这主要归功于各国政府在危机后果断采取了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在全球范围内采取了一致的拯救危机行动。
  就美国而言,第二季度制造业新增订单、工业产值指数都已经摆脱前期持续快速下跌趋势,开始恢复。工业总体产出指数走势虽继续下滑,但下滑速度明显减慢,表现超出预期,反映出当前美国制造业的复苏形势。
  进出口贸易在经历去年的快速下滑之后,开始企稳。特别是在美国政府一连串刺激方案实施之后,美国的出口贸易已经有较明显回升,但是进口贸易依旧疲软。第二季度美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分别为:40.10、42.80、44.80,消费者信心指数则为:65.10、68.70、70.80。两个指标均在第二季度发生大幅反弹,但是消费者指数涨幅较第一季度放缓,表明美国仍然存在消费疲软、消费者信心不足的问题。
  同时,对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季节调整)的数据分析发现,当前美国个人消费虽然有所回升,但是回升幅度有限。相较于收入的回升,总消费支出今年来并未出现大幅回升的情景。中期来看,美国经济能否有效复苏,其国内消费将起重要作用。低迷的美国国内消费为其未来经济复苏的步伐蒙上阴影。低迷的消费影射在劳动力市场方面,就是失业率的居高不下。美国6、7月的失业率分别为9.5%、9.4%,处于历史高位,尤其是汽车产业的倒闭和重组重创了劳动力市场,导致失业潮。劳动力市场的走势将成为美国经济能否有效复苏的重要因素。
  相对而言,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恢复足以让全球羡慕,令美国嫉妒。几个核心数据足以说明当前中国经济强势复苏的势头。据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上半年中国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 ,其中第二季度增长7.9%。包括国家信息中心、北大CCER\摩根士丹利在内的23家机构预测,中国第三季度的GDP有望达到9.0%左右的增幅。中国经济复苏通过一系列领先指标也可得以应证。7月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3.3,自3月份以来,除了5月份有小幅回落,其他月份都保持同比增长态势,且都处在50之上,说明经济将继续保持回升态势。
  从道理上讲,中国经济强势复苏和美国经济企稳将有效提振全球经济。中美双方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全球其他经济体也期望如此。在7月28日结束的中美经济与战略对话中,双方都强调,中美两国的合作不仅能促进两国的共同利益,而且将有助于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两国要进一步加强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双边合作,求同存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然而,歧见和摩擦是合作的前提。在全球尚未走出危机之前,“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的出现,反映了中美双方对“后危机时代”双边贸易的不同态度和各自的利益考量。处于暂时相对弱势的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迅速恢复羡慕之余,更多的是警惕。此举祭出“特保”大旗,更多地是美国“贸易保护”心理对中国方面的一次试探。
  美国:市场的矛盾与政府的被动
  “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源于今年4月美国钢铁工人协会(USW)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对中国输美商用轮胎的特殊保障措施案申请。依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421条款,美国钢铁工人协会要求美政府对中国出口的用于客车、轻型卡车、迷你面包车和运动型汽车的2100万个轮胎实施进口配额限制。根据美方统计,2008年中国输美轮胎达4600万个,金额达17亿美元,成为美最大商用轮胎来源地。2004—2008年间,中国轮胎对美出口快速增长,5年间数量增长215%,金额增长295%。
  随后,ITC启动对中国轮胎产品的特保调查,并对中国乘用车及轻卡车轮胎特保案做出肯定性损害裁决,认定中国轮胎产品进口的大量增加,造成或威胁美国国内产业的市场混乱。按照ITC的特保建议,今后三年,美国应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分别加征55%、45%和35%的惩罚性关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先后两次召开听证会,并将于9月2日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建议,奥巴马则会在9月中旬前就此案做出最终裁决,被认为是奥巴马政府对华特保第一案。
  实际上,正如美国面对中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充满矛盾心理一样,美国市场对“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也莫衷一是。一方面,USW认为中国轮胎损害了美国轮胎产业的利益。据统计,2004—2008年间,共有5家美国轮胎厂关门倒闭,5100名美国工人失业,今年这一数据已增至8000人。另一方面,代表美国三大汽车厂商利益的美国汽车贸易政策委员会认为,政府一旦采取ITC的建议,将抬高美国汽车成本,损害美国汽车业的竞争力,而且不会给美国轮胎产业带来相应好处;代表经销商利益的美国轮胎自由贸易联盟则认为,特保制裁将导致轮胎分销和零售领域的更多失业。美国RUTGERS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普吕萨的研究表明,美国如果借助轮胎特保措施保住1个就业岗位,就会损失25个其他就业岗位,导致出现2.5万人失业。
  姑且不论数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仅从USTR召开的两次听证会上各方的立场,就可以看出市场各方的矛盾。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轮胎生产商都保持沉默。最直接的原因是,中国输美轮胎的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些厂商在中国的生产或贴牌生产产品,特保措施显然也不符合生产商的利益。
  不难看出,导致“中美轮胎特保案”的直接原因是在低谷徘徊的美国经济和就业形势,而不是中国的轮胎倾销。就经济层面而言,启动此案,实为“舍大利逐小利”的本末倒置之举。
  “烫手的山芋”最终要由奥巴马来消化。美国政府当然了解经济层面的利害关系,美国贸易代表、财政部、劳工部、商务部都会为奥巴马做出严谨的经济利益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但是,奥巴马也不得不考虑申述方的利益,毕竟当时他是被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工推送上了总统宝座。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取决于奥巴马政府的政治智慧。
  中国:制造业大国的被动与主动
  美国对中国轮胎的特保措施一旦实施,中国所有出口行业显然都将处于被动的局面。特保措施的实施将助长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情绪,或将导致全球范围内更多针对中国产品的特保调查,遏制和限制中国产品出口。尽管,中国当前立足于扩大内需来摆脱危机,但是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经济此轮经济的有效复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依赖于出口局面的根本性好转。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实行赶超经济发展战略,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国。2008年,中国GDP高达4.33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2.56亿美元,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59%。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今年1—7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1467.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2.7%,其中出口6271亿美元,同比下降22%。美国作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586.8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6.1%。鉴于全球经济尚未走出低谷,中国的对外出口前景堪忧。
  就轮胎行业而言, 2008年,中国轮胎行业共生产3.5亿条轮胎,其中45%用于出口,13%出口到美国。据测算,我国轮胎出口量将因美国特保措施而下滑12%左右。更重要的是,特保措施一旦实施,中国轮胎行业产能将严重过剩,并波及上下游产业,导致大量产业工人失业,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三年下来,中国轮胎可能会被逐步挤出美国市场。
  如果其他经济体仿效,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仅仅是轮胎行业,中国所有出口行业都将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刚从危机中突围的中国又将面临新的“封锁线”。
  值得欣慰的是,从“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启动的那一刻起,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中国政府不仅正面回应,“特保案既缺乏事实基础,又缺乏法律依据,是一种贸易保护行为”,而且还通过其他渠道,与包括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商务部在内的相关部门进行积极磋商,还组织中国轮胎工业协会对美国政府、经济组织和民间力量进行游说。目前,有迹象表明,在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
  看奥巴马如何应对考验
  “特保案”对于中国并不陌生,让中国不能接受的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中国的崛起必然伴随贸易的扩张,这是一些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的。在中国加入WTO时设立的“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机制”(即特保条款)本身就违反了WTO的非歧视原则。该条款规定,在中国入世后的12年内,WTO其他成员可以在比较宽松的条件下对中国进口产品实施“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即特保措施)。特保条款是单独针对中国产品制定的一项规定,是一条更具保护主义色彩的特别保障规则,这显然是与《WTO保障措施协议》不一致的歧视性条款。
  后来的多哈回合谈判也是明显的例证。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期待通过融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来推动自身经济发展,而一直强调“自由贸易”的发达国家却在很多议题上采取了“保守”的姿态。作为“特保案”的前例,美国国内产业界迄今已提出6起特保案件,其中4起被ITC判定成立。出于中美关系的大局,美国政府最终都予以否决。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企稳回暖的关键时期,中国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在此关头,是举起“贸易保护”的大棒,上演保护国内个别利益集团的“政治秀”,还是站在全球共同利益的立场,与世界各国携手推动经济复苏,是奥巴马政府在“后危机时代”面临的又一考验。无论如何,摒弃“贸易保护主义”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贸易保护无益于全球经济复苏。
  “特保案”牵动产业链上众多生产商的神经●施海
  影响天胶市场价格走势的因素有宏观金融、政策及微观资金等诸多方面,但目前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牵涉中美贸易大局,影响中国轮胎对外出口前景,也决定中国整个轮胎产业发展前景,牵动着处于产业链上游众多国内外天胶生产商的神经,因此,该事件成为近期影响沪胶走势的主要热点题材。
  中国轮胎产业现状
  中国轮胎在美国市场份额开始出现大幅度提升是在2001、2002年,当时美国轮胎产业正处于产业调整升级期。近两年,我国生产的轮胎40%用于出口,其中三分之一出口到美国。去年的出口额接近22亿美元。占美国轮胎消费量的17%。而2007年至2008年,中国输美轮胎总金额占美国消费的比例仅增长2.7个百分点,今年前5个月对美出口额下降超过15%。现在国内轮胎出口商做的已经是美国企业不感兴趣的品种,美国轮胎市场实行分级销售。一级轮胎,是指品牌好、价格高、利润大的轮胎,如固特异和米其林轮胎;二级轮胎则属于中间档次,没有一级轮胎所具有的品牌号召力,价格要便宜一些,如日韩品牌;三级轮胎,则是轮胎中最普通的经济型品种,中国输美轮胎主要属于这一类。中国轮胎是以公平竞争的形式出现在美国市场的,不过是填补了美国国内产业退出而留下的市场空间。中国产品价格低是因为原料成本和人工费用低。经济危机下,美国许多企业现金流紧张,对经济型的轮胎需求更大。因为市场需要各种档次的产品。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普遍对海外反倾销措施中的反倾销调查、反补贴比较熟悉和重视,但对特保调查一直不太关注。因为至今还没有一起因特保调查而遭受损失的企业或行业。而中国相关轮胎出口企业已准备将由特保案而可能引发的损失,通过扩展对亚洲中东、非洲、欧洲的轮胎出口而尽量弥补。
  目前,我国轮胎生产企业平均生产能力仅为40万条/年,生产能力在100万条/年的大企业仅有15家,超过300万条/年的有3家。我国有轮胎生产企业300多家,仅山东省轮胎小企业就有上百家,年产量在50万条以下的小厂家占70%。在我国,轮胎生产企业有几百家,大致可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米其林、固特异、普利斯通三大跨国轮胎巨头,这三大企业在我国相继设立了合资或独资公司。在国际市场,三家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凭借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技术,在国内市场也占据领先位置。其中米其林已经占据了国内替换胎市场份额的20%。第二板块是佳通等中外合资企业,以及一批具备一定实力的国内轮胎生产厂商,如风神、双星、黄海等。这些企业在中档的轿车、轻卡子午胎市场水平较为接近,占领着相当的市场份额。第三板块是国内的斜交胎生产企业。由于国外轮胎企业在我国生产斜交胎的很少,因此这一市场由国内企业唱独角戏,随着子午胎比重不断提高,该板块生产规模也逐渐缩小。据美国《橡胶与塑料新闻》公布的2007 年度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排名前三的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固特异三巨头就约占全球总销售额的48.94%,排名前10名的10大公司占72.5%,而中国进入75强的12家公司仅占6.5%。轮胎行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行业,虽然目前我国的轮胎行业还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国外的劳动力成本一般都超过15%,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则不超过5%,但随着外资在国内纷纷投资设厂,这种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丧失。未来轮胎市场将是一个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从长远来看,外资企业的进入,在促进中国轮胎行业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会使行业得到进一步整合,而大量兼并重组也将在三至五年之后出现。
  中国轮胎产业目前存在八大不足,第一,中国轮胎产量大,出口量大,但利润却很低;第二,知识产权之困。中国一些轮胎企业起步于“模仿”国际品牌产品,但也因此时遭国际品牌的知识产权诉讼;第三,内部竞争激烈。中国轮胎企业多,但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而是在市场竞争中,尤其是国际市场上,经常互相打压,使渔翁得利;第四,品牌缺失。中国一些本土轮胎企业制造的轮胎的质量与外资的不相上下,但就是打不进中国市场上的外资汽车品牌的配套体系;第五,小车轮胎之殇。中国能造出创纪录的超巨型工程轮胎,在工程机械轮胎方面,在小车(轿车)轮胎却捉襟见肘;第七,国内橡胶产量供应不足。国内轮胎生产对橡胶消耗量巨大,但中国本土的橡胶产量仅能满足用胶需求消费的不足1/3,超过2/3的较大部分被迫从国外进口;第八,废旧轮胎处理落后。国内的二手和废旧轮胎处理中存在诸多可造成安全隐患的做法,而真正的轮胎翻新再制造行业很难说已走上正轨。
  中国轮胎出口面临挑战
  尽管上半年国内车市火爆,带动上游轮胎企业产销两旺,橡胶轮胎外胎产量超过3亿条,同比增长10.1%,增长水平显著提高。但我国轮胎对外出口依赖程度较高,2008年,中国生产轮胎总量中有一半用于出口。而美国又是中国轮胎第一大出口国,如果中国对美轮胎出口量减少一半,国内将出现超过12%的轮胎库存积压,并可能迫使中国企业压缩20%—30%的生产能力,解雇工人、关闭工厂,将有10—20万名产业工人就业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对上游橡胶需求将产生较大的利空影响。
  2008年,我国轮胎出口占总产量的63.8%,今年前5个月轮胎出口占总产量的42.8%。由于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上半年,我国轮胎出口量已显著回落,轮胎行业1—4月份出口下降幅度为26%—29%,5—6月份降幅在16%左右。而作为橡胶下游最大的消费端,轮胎产业不景气,尤其是对外出口严重受阻,也势必严重影响橡胶消费预期,由此对于天胶市场供需关系将产生严重的利空打压作用。目前中国轮胎年出口量占总产量(5.5亿条)的一半以上,而北美地区的销量就占国内轮胎总产量的1/4。按照2008年产量计算,如果削减中国输美轮胎半数产量,就意味着中国会出现近12%的剩余轮胎产能,即出现6600万条的巨大过剩量。
  国内轮胎出口遭遇一次次的贸易摩擦,固然表明国际贸易环境有欠公正。同时也表明,近年来,我国轮胎业虽然飞速发展,出口已居于全球第二位,但品牌输出效果微弱,利润微薄。我国出口轮胎价格均低于各国轮胎平均出口价格,其中乘用胎价格低26%、轻卡胎低21%、载重胎低38%,而这样偏低的价格构成体系,不仅被扣上低价产品扰乱市场的帽子,同时也为国外反倾销诉讼提供了重要证据。因此,国内轮胎产业面对贸易壁垒时,不应仅仅是抗议,还需要从根源上找到打开市场的对策,真正实现从靠价格取胜向靠产品质量占有市场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创新无疑是我国轮胎企业从量变到质变的最佳途径。只有依靠创新,轮胎产业才能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创新技术和产品。
  天胶后市充满不确定性
  目前“特保案”依然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之中,市场判断,其中结果可能有下列三种:1.随着美国国内反对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总统奥巴马很有可能驳回美国轮胎工业联合会关于轮胎特保案的请求;2.按照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建议,美国政府可能从今年9月开始,连续三年对来自中国的进口轮胎加征最高55%的特殊保障关税,而目前正常的关税水平是4%左右;3.市场普遍预计,美国政府最终可能用折中方案,在4.4%的正常关税与55%的特别关税两端中取一个平衡点。
  而上述结果对国内轮胎对美出口分别产生利好、严重利空、利空的各种不同影响,而对于天胶市场走势,也将分别产生利多、严重利空、利空的各种不同作用,但由于目前天胶市场主要受全球及中国经济前景好转影响,而维持大幅上涨、浅幅回调的强势特征,因此,利多因素对天胶市场作用可能较弱,而严重利空和利空作用则天胶市场的作用则可能较为明显,不排除出现跌停、甚至连续跌停行情。
  综上所述,中国轮胎对美出口是中国轮胎对外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轮胎出口又是中国轮胎需求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轮胎需求又是中国天胶需求消费的重要部分,也是全球天胶需求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中国轮胎出口美国受阻,将对中国天胶需求消费产生负面影响,继而对全球天胶市场产生重大利空作用,反之亦然。中远期观察,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将加快中国轮胎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和品牌效应的步伐,也为中国钢材、铝、玉米、纺织品等出口商品产业加快升级提个醒。
  “特保案”悬而未决胶价强势依旧●李铭伟
  从最近国内沪胶的盘面表现来看,橡胶期价在国内利多基本面以及外盘再创新高的带动下强势依旧,丝毫没有受到“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之利空阴云影响。那么,未来橡胶期价又将如何演绎,是将继续强势上攻,还是由于特保案利空而大幅回落,笔者针对此问题在此做简要分析。
  通胀预期和经济复苏奠定胶价中长期走高
  综合来看,目前国内胶市基本面利多仍是支撑市场走强的最关键因素。7月轮胎数据同比增长6.5%,至5718万条;且目前部分轮胎厂开工率很高,大多在80%—90%左右。政府对汽车行业的支撑政策“以旧换新”以于本月开始启动,汽车消费依旧向好。此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前7月国内汽车产销统计数据:1—7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10.09万辆和718.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23%和23.38%。我国汽车行业的复苏带动了整个轮胎行业的回暖。
  我们也可以从进口数据判断国内最近强劲的橡胶需求。中国海关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天然橡胶进口同比增加31%,至170000吨,环比激增30.8%。而中国6月天然橡胶进口量为130000吨,同比增加31%。1—7月,中国天然橡胶进口总量为990000吨,同比增加3.2%。高进口数字显示我国对橡胶需求强劲,而这主要是由我国汽车销量猛增带动的,预计下半年进口还将保持在高位。
  中国人民银行不久前宣布,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无疑给包括天胶在内的整个资本市场注入了更多的流动性和多头信心。具统计,为了刺激内需,积极应对这场全球金融“海啸”,我国今年1—7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73万亿元,同比多增4.89万亿元,这远远超过了年初制定的全年新增5万亿的既定目标。如此多的货币投放量如同猛虎出笼,人们对于危机逐渐逝去,下一轮通胀提前到来的预期愈发强烈。
  此外,最新公布的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3%,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高于50%的景气临界点,这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势头明显。同时,PPI同比下降8.2%,虽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但是环比上涨1.0%,已连续4个月环比上涨。7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虽比上年同月回落3.9个百分点,但仍比6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为连续三个月同比增速加快。投资和外贸方面,前7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9%,外贸也连续5个月反弹,其中7月出口年内首破千亿元。这些数据无疑都在印证着我国上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明显效果,宏观经济已经逐步摆脱危机的消极影响,正在逐步复苏。而目前由于我国经济回稳的根基尚不稳定,宏观经济政策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所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半年只可能是微调,而不会是彻底改变。因此,通胀预期和经济复苏奠定了胶价的中长期走高。
  产胶国减产和外盘创新高助涨国内胶价
  据欧盟轮胎协会公布,占全球天然橡胶产量93%的七大天胶产出国天胶产量持续下滑。2009年5月份数据显示,泰国前4个月天然橡胶产量下降22%,至10717.5万吨。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气候因素、出口需求下降及重植措施,马来西亚前5个月天胶产量下滑28%,至4733.3万吨。重植及减产措施对越南天胶产量影响也较大,1—5月份越南天胶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至1103.6万吨。同时印度前5个月天胶产出也下降了9%。笔者认为,产胶国的减产对于全球胶价来说将会是一个实质性的利多。
  不仅如此,因现货市场供应紧俏,且产区天气不利于割胶作业,日胶指数已创出新高。目前日胶指数已经成功的站上了200日元一线,这仿佛是一剂“强心剂”,对沪胶市场起到了明显的提振作用。从盘面表现来看,沪胶主力合约1001增仓上行,目前已大有挑战20000元关口之势。技术分析人士指出,一旦此价位被有效攻破,橡胶价格将会迎来危机后一个新的“时代”。
  未来期价走势预测及后市操作思路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特保案”并没有给橡胶期货市场带来实质性的利空,天胶期价反而借着产胶国产量的下降、外盘的再创新高以及国内汽车消费的增加等因素影响而一路上扬。不过笔者认为,七八月胶价的快速上扬或已较大部分地消化了此类利多因素,后期市场面临冲高回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多头获利蓄势待“平”,橡胶市场短期急跌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何况技术上日胶期价和沪胶期价分别在208日元/公斤和20000元/吨附近有较强的压力。所以我们认为,橡胶市场短期还是保持偏空思路为主,建议前期多单可以逢高减持,激进的投资者可以逢高适当的建立部分空头头寸,但必须做好仓位控制,严格止损。空头在持仓时间上可以控制在9月底之前,因为那时候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最终结果也将水落石出,如果此时空头还不能获利,后市可操作余地和价格下跌空间相对有限。至于中长期胶价走势,由于我们对于经济长期向好和通胀始终会到来的判断维持不变,投资者反而可借未来胶价短期调整之际逢低建立中长线多头头寸,这不失为一个上佳的选择。

转自期货日报
(003)
www.99qh.com
08/14<本文结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 广告服务 | 软件下载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99期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镜像以及链接
声明:本网站提供资讯、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沪ICP备05058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