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任竹倩:预计全年国内钢材出口量前高后低
李天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钢企...
杨九德:黑色国际衍生品助力实货风险管理
恒力期货能化日报20240517
恒力期货能化日报20240516
恒力期货能化日报20240514
2024年(第三届)国际镍铬不锈钢及新能源产...
期货资管赛马 业务模式分化2013年01月17日 08:33
  期货资管产品即将登台,感恩在线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宁金山密切关注着此事的进展。
  作为深圳本土知名度颇高的期货私募操盘手,他近几个月接待了不少洽谈合作的朋友他们多数来自期货公司。
  一些期货公司希望宁金山加入他们的资管团队,另一些则希望与之以某种形式达成合作,比如聘请宁金山团队为第三方投顾,合作发行资管产品。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获悉,随着第一批期货资管产品开始报送材料,期货公司在资管业务模式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向,一种是自己“打鱼”,即构建自己的投资团队;另一种是到市场上“买鱼”,即网罗市场上优秀的交易人才充当第三方投顾,期货公司则提供通道和服务。
  两种模式
  “我们已经与30家期货私募洽谈过。”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期货公司资管部人士说,该公司发展资管业务的重要策略是,广泛地接触历史业绩优秀的期货私募,从中挑选顶尖的团队或者操盘手,寻求联合发产品。
  在这种模式下,期货公司提供通道、服务以及一部分客户,收取管理费和手续费;被引入的第三方投顾为客户资金操盘,获取约定的收益分成。这种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期货公司将风险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交易环节外包,有利于快速弥补资管能力短板,赚取稳定回报。
  选择这种操作模式的期货公司并不鲜见。据业内人士透露,某大型期货公司去年底便与超过10家期货私募商谈过合作事项。
  除了上述模式,业内还有期货公司选择另一方式发展资管业务。以国泰君安期货为例,该公司自行组建团队,依靠自身投研力量开拓资管业务。“期货公司一定要实战,提升自身的投资能力,才有可能帮客户赚到钱。”国泰君安分管资管业务的副总裁寿亦农称。
  毋庸置疑,国泰君安这一模式的基础是公司具有一定的交易型人才储备。与之同道的还有万达期货,该公司资管业务副总经理周昊对记者表示,公司将依靠自主培养的投研力量发展资管业务,产品主要面向老客户发行。
  优秀交易型人才抢手
  无论是自主培养交易人才,还是引进第三方投顾,操盘团队是期货资管的核心竞争力。
  期货资管业务放开之前,期货公司因无法开展自营业务而流失大量交易型人才,造成如今交易力量薄弱的局面。一些交易人才离开期货公司后,纷纷创办投资公司,如感恩在线的宁金山、凯丰投资的吴星、中钜资产管理的徐海鹰等。
  从市场中选拔人才的做法,在资产管理行业已有先例。平安罗素资产管理公司的MOM(管理人之管理人)模式便是其一。该模式以“多元资产、多元风格和多元投资管理人”为特征,通过组合管理人,对所挑选的投资管理人进行资产配置及组合的动态管理,以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这种做法好比自己不打鱼,到市场上买鱼,通过挑选控制质量,并不影响产品和服务。”一位期货公司资管人士认为,这种做法比培养自身团队更高效。
  这正是优秀的期货私募团队受到期货公司追逐的原因,也是宁金山团队被“踏破门槛”的原因。
  “前来洽谈的机构很多,但能否达成合作还要考虑多方因素。”宁金山说。显然,客户、渠道费用、收益分成必须一项项坐下来谈,投资理念也需要时间磨合。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不认可这种做法。寿亦农认为,期货资管牌照来之不易,牌照最大的好处在于让期货公司拥有练兵的平台,收取管理费只是牌照价值的一小部分,“不能拿着牌照却"只喝汤,不吃肉"。”
  一位期货公司资管部门负责人亦表示,交易业务是资管最核心的业务,期货公司外包出去之后只剩下通道价值,将与基金、信托、券商陷入通道竞争的窄胡同。“交易人才短缺固然是一个现实困难,但并非无法克服,关键在于公司的战略选择。”
  客户偏好不一
  记者采访发现,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对资产管理人有着不同偏好。
  做了近五年期货投资的杨先生,近期打算将自己的资产交给广州一家期货私募管理。他说,这么做是出于对该期货私募操盘能力的信任。“我看了他们的保证金监控中心的记录,去年收益约110%。”
  账户资产不低于100万元的杨先生,其实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即让一家获得资管牌照的期货公司帮他发行专户产品。但杨先生称,挑选资产管理人最重要的是看过往的业绩表现,尝鲜的风险较大。在期货投资领域,不少个人投资者习惯找熟悉的操盘手或知名操盘团队。
  不过,产业客户则倾向于委托期货公司来管理资产。寿亦农介绍道,这些企业对风险管理有需求,希望期货公司通过期现结合、套期保值帮助企业管理资产。
  期货公司正力图将粘度较高的老客户发展成资管客户。据万达期货分管资管业务的副总经理周昊介绍,该公司资管产品的准客户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从传统经纪业务中转移过来的高净值客户;二是从银行类财富管理机构开发过来的高净值客户;三是产业类客户,不过目前该类客户占比较小。

转自证券时报

(007)
www.99qh.com
01/17<本文结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 广告服务 | 软件下载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99期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镜像以及链接
声明:本网站提供资讯、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沪ICP备05058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