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2...
2022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 环比...
2022年12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
广东多措并举助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稳产扩产
2023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标准折算率折扣系数发...
2021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
农业农村部:今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
还在用M2分析资金流?我们已经落伍了2017年03月24日 08:17
  随着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步步逼近,市场分化愈发明显:一方面,银行发愁怎样才能借到钱,对付即将到来的考核;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在加紧通过各种手段抑制资金涌入房地产,平抑可能出现的资产泡沫。与之并行且同样暗流涌动的,是从去年底讨论至今的大资管业务监管框架——哪些方案已被摒弃?哪些新的思路得以引入?每一条规则的变化都关乎资金流向,各方自然高度关注。
  这些不同层次的市场断面都指向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当下整体社会资金流动的规模和方式都早已今非昔比。随着量级的逐渐累升,想要驯服资金流这条长龙,达到“脱虚入实”的目标并不容易。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而在于我们对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向统计不精确,以至于分析问题时没有流量数据可用,只能勉强用M2(广义货币)、信贷余额或者资产规模这样的存量数据来模拟。其中的问题不一而足,随着市场的深化和发展,有条件的研究者早已在寻求可行的替代指标了。
  在整个宏观经济层面,是否也有类似于企业会计那样的现金流量表工具,来供决策者掌握全社会资金分布和流动的全貌呢?我们是有这样的工具的,即所谓FFA(资金循环统计)。国内的FFA报表也叫资金流量表,目前分别由国家统计局和央行操刀,其中国家统计局负责实物交易的流量统计,央行的统计则主要涵盖金融交易。
  这些统计有什么用?几个简单的例子足以说明。我们都知道,金融部门过于膨胀不利于社会总效用的最大化。其中的理论支持是什么?有研究者用近20年以来分部门GDP数据和资金运用量相比,得出了很精准的判断。企业部门在过去20年中,每流入1元资金,平均的GDP产出量大致维持在8元~10元水平,最低也有4元,最高曾经达到惊人的17元。而同期,金融部门每流入1元资金,最高的GDP产出量只有6元,近10年来则长期维持在2元左右水平。
  虽然这个结论显示企业部门投资效率高于金融部门,但事实上,从长期看,资金没有更多地流向企业。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最近20年中分部门资金筹集和运用的一个基本趋势,是企业部门的资金流入流出量占比在下降,而金融部门的流入流出量占比在上升,金融部门目前占据了全社会资金运用量的一半以上。巧合的是,有研究显示,当年日本泡沫达到最顶峰之时,金融部门的资金运用总量占比也从平稳发展期的44%左右,上升到过半的51%。
  尽管这些数据极有意义,但我们的FFA统计框架也有不少缺陷:一是不够细化。以金融交易部分为例,不仅没有单列的按揭贷款统计数,也没有近年来大热的资管产品统计数据,金融衍生品的统计也没有细分出来;二是发布时间过于滞后,间隔期也长。目前能够查到的数据基本时滞都有2年,发布周期都是年度数据,没有季度数据。而在很多国家,不仅季度数据及时公布,而且发布时滞通常不超过3个月,足以让市场及时掌握经济运行中各部门最新的存量信息。
  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略。能不能在统计上先努一把力,让市场能够准确了解当下经济运行各环节上的信息,继而有针对性地用好增量呢?从近处讲,在大资管事实上已经打通金融分业格局的当下,详细的统计数据更是制定相关监管政策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能不能在现有的数据基础上,综合整理以一览市场全貌呢?我们期待着。
来源:证券时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 广告服务 | 软件下载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99期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镜像以及链接
声明:本网站提供资讯、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沪ICP备05058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