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2...
2022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 环比...
2022年12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
广东多措并举助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稳产扩产
2023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标准折算率折扣系数发...
2021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
农业农村部:今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
受益技术推动 涉农金融服务越来越接地气2018年07月23日 09:06
  很长时间以来,中西部广袤的县域经济散落着的长尾客群,在行业人士眼中有贷款不良率和服务成本双高的印象,这也让不少人士认为,资金下乡更多是个公益性导向、市场化动力不足。
  但是,随着智能手机普及、金融科技发展,带来了保本微利、可持续的数字普惠金融模式,涉农金融也吸引了更多资金下乡,拓展零售业务。业内人士分析,充分竞争之下,县乡村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有望“升级换代”,更加接地气。
  不良率并非绝对
  在河南漯河市舞阳县,有一项“香菇脱贫”的特色惠农贷款:400家贫困户、户均贷款5万元、合计2000万元,0不良、0逾期,全部回款。
  在具体操作中,舞阳县政府设立风险补偿金进行增信,本土龙头企业河南华宝农业在5个乡镇建设大棚设立9个食用菌(香菇)基地,中原银行对符合授信条件的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贷款5万元,以购买该公司的香菇基袋生产。华宝公司提供日常培训指导贫困户香菇种植、并签订统一保底回购协议,贫困户获取稳定收益、按期还款。
  类似的模式还出现在河南多个县乡的大棚产品贷款、农村妇女贷款、光伏发电贷款项目上,比如光伏发电项目贷款余额累计5.4亿元,5年期以上利率4.9%,不良率也得到很好的控制。在中原银行惠农金融部总经理郭未然看来,“只要客群识别相对准确,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基本不存在还不上。”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依托龙头农企大北农集团,在全国多地农村开展涉农金融综合业务。该公司农信金服事业部总经理魏春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围绕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场景,2017年该公司信贷余额10多个亿,放款额快速放量至近200亿,但整体来看,不良率在1%以内。
  而在2017年,同花顺数据显示,A股26家银行的不良率除了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分别为0.82%和0.86%;11家银行不良率在1.6%以上,部分农商行如江阴银行的不良率持续3年徘徊在2%以上。
  不难发现,和产业场景联系密切、风控模型成熟、用户信息相对完善,是上述资金下乡模式的共同点。魏春认为,控制不良要靠风控制胜,其中,除了人的因素外,标准化的数据至关重要。比如在生猪行业,农信互联拥有养殖户、养殖企业、卖猪市场等多个数据库,数据之间彼此交叉验证,就能助力信息流、资金流相统一。
  数据标准化有助于风控
  涉农金融服务,尤其是信贷业务,面对的客群更多是传统的现金交易,征信数据不足是绕不过去的坎。而目前来看,金融服务线上化正在破题。最基础的比如中原银行综合金融服务上网的惠农APP、农信互联推动的农业电商APP智农通,用户可以培养线上支付习惯,一笔线上交易订单匹配一个资金流,数据真实。魏春认为,“可以清楚的知道他们从哪里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更加标准化的金融数据积累下来了。”
  网商银行产品部总监冯亮的判断类似,网商银行下乡经历了3个阶段,1.0阶段是熟人模式;2.0阶段是供应链产业金融模式;3.0阶段是数据化平台模式,这包括普惠金融服务和平台化联合放贷。他们发现,互联网平台可以和当地的金融机构的既有的社保、补贴等数据信息叠加,不断完善数据积累、做好风控模型积淀;然后,两者达成合作,互联网平台提供纯数字化的风控技术,而当地金融机构发挥线下触达网点优势、做好综合金融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涉农金融新变化的大背景是智能手机普及及上网普遍提速。工信部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4.2亿户,约102.5部/百人,全国已有16省市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100部/百人;截至当年末,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总数达11.3亿户(4G用户总数达到9.97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79.8%。
  “数据是和土地、资金一样的重要的资源、重要的生产要素。”阿里云智慧农业事业部总经理郑斌认为,金融数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比如农业种植信息系统、过程的数据,经过标准化采集,在云端线上化,就可以将人工智能、科学管理应用到该行业的全生命周期,比如喷灌、种养等各个环节,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种植水平。
  涉农金融服务
  在不断拓展
  越来越多城商行扎入县域以下,除了积极的政策导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这和城商行正积极谋划零售业务板块转型不无关系。
  “此前,城商行的特点是,依靠对公业务尤其是政府业务,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和经营业绩的快速增长,相比之下,零售板块业务一直增长相对平稳、零售存款占比不高。”曾刚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多因素促成城商行下乡,对公业务增量总会有天花板、地方政府融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而随着金融监管环境发生变化,同业、资管业务受影响,银行转型零售业务的主动性更强;渠道向下才有根基,零售业务才能稳增长;此外还有自身原因、同业竞争、原业务增长遇瓶颈等等。
  城商行下乡,多线并行拓展零售业务的资产端、负债端。“虽然城商行下乡先天优势不足,但它的机制灵活,或给普惠金融市场带来创新业务和新模式。”曾刚分析,从经验来看,线上吸收存款效果不太好,在县域,尤其是农村,如果没有网点想吸存恐怕很难。线上使用金融科技、与第三方合作,拓展资产端相对容易,也能以更低成本获得效果更好的风险管理。
  在下乡过程中,不少银行采取布局传统和新兴网点的模式之外,跳出银行思维,自建或与第三方合建打造“金融+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也被屡屡提及。比如中原银行惠农支付点,除了小额存取、贷款理财咨询等基础金融业务外,还有多项生活服务;开发APP,打造“电商+金融”一站式惠农金融业务平台。
  华北地区某城商行人士分析,不能忽视的是,相比沿海民营企业县域经济发达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资源投入不均衡、金融体系相对脆弱,更不用说线上化、电子化、智能化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大量的前期推广和投入周期。不过,充分竞争之下,随取定存、保本理财、大额存单等差异化、创新金融产品也会越来越多,农村金融负债体系得到丰富,让长尾客群也能获得金融服务的升级体验。
来源:证券时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投稿 | 广告服务 | 软件下载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99期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镜像以及链接
声明:本网站提供资讯、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沪ICP备05058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