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意义

国内原油期货基准油应具二元特征

     

在23日由洲际交易所(ICE)与东证期货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能源安全与原油期货市场建设研讨会"上,专家表示,中国应抓住机遇发展原油期货市场,而且在国内原油期货的基准油品种选择上应当兼具本土化和国际性的特征。   

基准油的多样化路径

  

中国原油期货究竟该选择哪些品种作为基准油,这是合约设计的关键一环。国外不少机构希望能以国际化的油品作为基准油。但也有专家认为中国原油期货应既有本土化特点,又有国际性特色。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冯连勇建议国内原油期货可以考虑大庆油为基准油。他说,目前布伦特原油一年产量为2000多万吨,4种油品;但大庆油年产近4千万吨,在生产的数量以及未来开采的可持续性上,大庆油的条件应该比布伦特更好。   

他还指出,目前俄罗斯的油管线已经通过黑河连到国内,所以也可考虑加入一种俄罗斯的原油,而这也可以将同样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的韩国、日本构成吸引力,从而既有我们本土化的东西,同时也有国际性的特色。   

非洲石油公司董事长弗兰克•体密斯(Frank Timis)对中证报记者表示,他希望中国的原油期货合约在产品品种上可以丰富一些,以吸引全球投资者的注意和参与。   

摩科瑞能源贸易(北京)有限公司高级交易员李立忠则认为,国内原油期货若以俄罗斯的Urals和Espo油来作交割品种,将存在的一个不利因素就是俄罗斯随时有可能提高出口关税,导致供应的不稳定,这是其致命缺陷。他建议,上期所也可以考虑与DME(迪拜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建立一个关联机制,虽然目前DME市场的原油期货不是特别成功,但它毕竟是离亚太地区最近的期货市场,进行这种尝试可以做大交易量、增加流动性。   

此外,李立忠还指出,炼油厂的参与对推出原油期货非常重要,因为原油期货交易很大程度上将原油与成品油之间的差价交易联系在一起,从而保证合约的顺利交易以及流动性。   

原油期货推出意义重大

  

目前,中东作为全球原油最为重要的出口地,销往欧洲的基准价参照布伦特(Brent)期货价格,销往北美地区的原油以西得克萨斯中质油(WTI)期货价格为基准价,亚太地区显然缺少一种基准原油价格。   

冯连勇认为,中国对石油的消费不断地增加,应该在定价机制和定价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与研讨会的业内专家也指出,中国作为石油的消费和进口大国,如何抓住机遇,大量建设和发展完备的石油期货市场,提高我们的国际定价权,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适时地推出国内原油期货交易,不仅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中争夺定价权,提高能源价格风险的应对能力,更能够配合石油战略储备,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能源安全体系,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驾护航。   

冯连勇表示,国内原油期货的推出与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也不矛盾,反而是建立一个缓冲区,能缓解国内CPI以及对经济的压力,有利于国家对市场更好地宏观调控。

发展原油期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在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60%,且对中东、非洲等地缘敏感区域进口占比逼近70%的今天,中国的能源安全形势极为严峻。"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力波教授日前向记者表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也表示,就我国能源安全而言,可持续供应量的有效保障只是一个方面,而价格则是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国际油价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应借鉴美国在经历两次石油危机之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特别是美国通过强力推进市场化机制和推出石油期货来削弱欧佩克对国际石油价格的控制。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2012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要稳妥推出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和相关金融衍生品,目前证监会正抓紧贯彻落实。   

无法承受之痛

  

——缺失定价权

  

相关专家表示,频繁大幅波动的国际油价让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渐进式改革捉襟见肘、疲于应付。一方面市场投机、惜售等现象时有发生,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另一方面油价高企已经逐渐波及民生福利、也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因此,适时地推出国内原油期货交易,不仅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中争夺定价权,提高能源价格风险的应对能力,更能够配合石油战略储备,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能源安全体系,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驾护航。   

吴力波认为,国内航企、油企在石油期货市场上先后折戟,固然有策略上的问题,但也为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定价权的缺失敲响了警钟。他说,随着进口量的增加以及国内市场的逐渐开放,成品油定价机制与国际市场挂钩必然会带入国际市场巨大的价格风险,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造成威胁。但在欧美发达国家垄断定价权,石油金融属性推动价格日益脱离基本面的市场环境下,希望通过参与国际石油金融市场的交易平抑我国的石油价格风险无异于饮鸩止渴。   

据介绍,中东地区——作为全球原油最为重要的出口地,销往欧洲的基准价参照布伦特(Brent)期货价格,销往北美地区的原油以西得克萨斯中质油(WTI)期货价格为基准价,由于亚洲地区缺乏权威性的定价基准,销往亚洲的原油大多参照迪拜和阿曼原油的现货评估价格。这种基于现货市场的价格体系受北美地区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而不能很好地反映亚太地区的市场现状。   

各方呼唤原油避险工具

  

吴力波认为,开展原油期货交易为我国的石油相关企业提供了理想的套期保值工具。一方面国内市场的交易成本远低于欧美交易市场,更重要的是,国内市场的价格波动更直接地受国内供需影响,价格波动与企业直接面对的市场状况相关性更高,因而有利于企业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更高的套保率,避免欧美市场投机性价格波动带来的额外风险。   

王震表示,发展原油期货市场将助推我国石油企业达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目标。他说,纵观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国际化经验,提升国际贸易业务在全球的竞争力与加强石油勘探开发能力、炼油化工能力是同等重要的。国际石油市场供需主体区域性的差异也充分表明,没有强大的国际石油贸易能力,国家的石油安全保障也就无从谈起。   

"虽然与国际一流跨国石油公司国际化程度相比,我们的能源企业在这方面的确还有差距,但是我们也看到短短的十多年里,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在迅速提高,国际石油贸易业务也进入了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他说,随着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业务的不断深入,管理价格风险的需求也将更加强烈,但受制于国家政策和国有企业对海外业务监管的难度,通过参与境外石油衍生品交易来对冲风险还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无法满足企业对冲风险敞口的需要,进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抓住战略机遇,适时推出原油期货合约,将为石油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容易监控和参与的平台,也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石油企业管理价格风险的能力。   

适度开放至关重要

  

王震认为,目前围绕亚太地区基准油价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但纵观英、美两国成功发展原油期货市场的经验和亚洲未能推出有影响力的石油期货合约的教训,要想建立有国际权威性的定价基准,除了具备发达的金融体系、健全的监管体制外,还须具有相对完善的石油产业链和庞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目前是全球第五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而国家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定位的确立,均为在我国推出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的原油期货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吴力波建议,在期货市场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审慎地规划和设计交易合约和交易规则,包括选择交易标的、标价货币、交割条件、准入规则,以及披露和报告规则等。通过这些规则的引导和其他有效措施的配合,限制市场投机因素,这对于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适度地控制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对国际资本、国际石油市场的开放程度,对实现"争夺定价权"的目标同样至关重要。适度的开放一方面能够引入国际资本,提高市场流动新,增强价格发现的作用;同时,我国市场要与国际市场形成互动,就必须大胆地"走出去",以市场整体的力量影响国际油价。但同时过度的开放又可能导致我国市场重蹈日本、新加坡市场的覆辙,成为国际游资投机套利的场所。

尽快推出石油期货 平抑外围波动影响

    

国际原油价格风声鹤唳,国内成品油市场草木皆兵。从现行定价机制改革运行到现在,这已经是一个常态。至于发改委,价格调与不调,调高与调低,总会被拍上几板砖,呼吁推出新定价机制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  

 实际上,新定价机制不管是将连续22个工作日缩短,还是参考幅度的变化,只要我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缺乏定价话语权,就只能一直被牵着鼻子走。在铁矿石上,我国也面临同样的处境。   

要取得定价话语权,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是必须的途径。通过推出石油期货合约来增强原油保障能力,平抑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影响。   

目前,全球石油期货价格标杆是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和纽约轻质油。作为全球三大石油输入地区的美国、西欧,每年进口原油都在5亿吨左右,美国进口原油多按照纽约轻质原油计价体系,西欧等国家则按照伦敦布伦特原油计价体系。   

与之相较,每年进口量约9亿吨的亚洲地区,特别是中日韩三国每年进口原油都在6亿吨以上,却没有自己的原油计价体系,主要参考布伦特和迪拜原油计价。尤其是中国,由于没有石油期货市场,一直以来,我国大庆生产的原油挂靠印尼米纳斯原油定价,胜利、大港原油挂靠印尼辛塔中质原油定价,渤海原油挂靠印尼杜里原油定价。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曾撰文指出,金融危机增加了我国对资源性商品进口的议价能力,为增强我国在重要商品上的定价权提供了难得机遇。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期货品种开发与创新,加快研究推出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期货,使我国成为重要的能源定价中心之一,也为国内企业套期保值、锁定成本开辟新渠道。   

然而,至今我国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期货产品却并没有顺利推出。   

从目前来看,我国已经初步具备推出石油期货的条件。   

首先,我国目前是全球第五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石油进口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已经确立,这都为我国推出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的原油期货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此外,通过多年的发展,中石油、中石化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抗风险实力。是时候打破垄断,放开价格管制,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化环境。   

我们应抓住时机,完善石油市场体系、推进金融制度创新,加快原油期货市场建设,在亚太地区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基准价格,提升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程度。   

更为重要的是,发展原油期货市场也为战略石油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轮换提供了套期保值的工具。受物理和储存条件的影响,原油在储存过程中的质和量必将受到影响,需要定期轮换,而原油期货合约则可以作为轮换时价格风险对冲的工具。

我要投稿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99期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镜像以及链接

声明:本网站提供资讯、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