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2770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观点概述:
年前我们预期房地产正常竣工量将下降,还有一定的保交楼需求,玻璃最大的问题在于供给太高,需求难以匹配供给,玻璃大趋势偏空,目前基本符合预期。在官方统计保交楼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根据房地产建设周期计算,2024年竣工面积将下降10%左右,玻璃需求预期较弱,当前下游加工厂订单一般,需求偏弱,跟预期一致。
当前玻璃日熔量处于历史高位,1-2月份产量同比增长10.9%,玻璃供需阶段性错配,玻璃厂家库存持续增加价格下跌,当前成本在1300元/吨左右,现货有200元/吨以上的利润,玻璃厂商在这个利润下仍有生产动力,盘面仍有下跌空间。
策略建议:
空2405和2409合约,目标1300。
风险提示:
新房销售大幅好转;纯碱价格大涨。
一、玻璃供给处于历史高位
近几年房地产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大周期拐点,按照房地产建设流程计算,2020-2023年房地产竣工处于高增长周期,平均竣工面积应该在10亿平米以上,但2022年因疫情各地项目停工比较多,实际竣工面积大幅下滑,玻璃需求下降,行业经历了下半年的亏损,部分生产线选择冷修,到2023年疫情结束,项目恢复正常,政府推动保交楼,竣工大幅增长,玻璃需求爆发,表需增长2.9%,由于之前的供给减量,玻璃利润修复到较高位,带动玻璃生产线持续复产,当前玻璃日熔量17.6万吨/天,处于历史高位,2024年1-2月份玻璃产量累计增长10.9%。
2024年开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面积继续大幅下滑,房企资金面更加紧张,玻璃下游回款较差,加工厂接单情况一般,需求表需较弱,在供给高位的情况下,玻璃厂库存持续增加,行业整体较悲观,玻璃价格持续下跌。
二、玻璃需求或面临大幅下降
玻璃需求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竣工端,而未来竣工量一致存在很大争议。年前我们论证过这个问题,如果按照往年新开工或者期房销售与竣工差值计算,未来仍有很大的待竣工量,并且根据差值计算,过去几年的竣工率只有50-60%,这明显和我们的体感不符。我们查询各种资料和问一些行业内的朋友,发现统计局统计的竣工面积并不是完整数据,不能按照绝对数值计算待竣工面积,但是从数据对比上看,房地产新开工和竣工同比存在延迟3年的一致规律,可能是因为房地产开工周期大概是3年,而每年竣工数据有一定比例没有统计在内,所以新开工和竣工同比大体存在一种周期性的一致关系。根据新开工数据计算2024年正常竣工面积在9亿平米左右,同比下降10%。
除了正常竣工面积,还是延迟竣工。我们采用数据补齐的方式来算延迟竣工面积,假设不存在延迟竣工的情况,所有项目都按时竣工,这样计算大概的竣工面积,然后竣工同比跟新开工同比保持一致,计算结果显示,目前延迟竣工面积大概在3-4亿平方米。
过去一年,政府积极推动保交楼,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总体复工率达到99.9%,截至2023年年末,350万套保交楼项目已实现交付超300万套,交付率超过86%。保交楼工作基本完成,和我们计算的延迟竣工面积有一定出入,有可能政策先推动运营比较良好房企完成保交楼,运营差的房企项目继续展期交付,未来交付时间仍要看新房销售情况和政策支持力度。
2024年1-2月份,房地产销售和竣工面积大幅下滑20%,房企资金面更加紧张,历年财务状况非常好的万科也传出财务问题,后市房地产维持弱势概率较大,房企继续完成竣工任务的压力仍比较大,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出台政策托底房地产。综合正常竣工和延迟竣工量,2024年竣工面积大概率同比下降。2021年下半年开工新开工大幅下降,预期今年下半年竣工有加速下降的可能。
三、玻璃供需错配,预期价格跌至成本
综上,玻璃需求领先于竣工几个月,未来需求预期较差,2024年玻璃需求大概率下滑,当前玻璃加工厂订单天数低于去年,整体需求表现较弱,与预期一致。而玻璃日熔量处于历史高位,如果维持当前日熔量,2024年产量将同比增长5.6%,供需阶段性错配,玻璃价格可能持续跌破成本线。我们计算煤制玻璃成本在1300元/吨左右,天然气制玻璃成本在1500元/吨左右,由于气制玻璃品质好价格高,利润基本和煤制玻璃同步,盘面交割标的是煤制玻璃,预期盘面可能跌破煤制玻璃成本。
玻璃平衡表,我们假设玻璃日熔量维持当前水平,预估产量增长5.6%,后市产量需要根据玻璃利润做出实时调整。玻璃需求我们预估下降3.8%,后市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需要关注房地产销售情况,政策支持房企融资情况。
能化组:
马志攀
F3070998
混沌天成研究院是一家有理想的大宗商品及全球宏观研究院。
在这个研究平台上,我们鼓励跨商品、跨资产、跨领域的交叉研究,传统数据和高科技结合,致广大而尽精微,用买方的态度去分析问题,真理至上,关注细节,策略导向。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全面的工业体系,产业链上下游完整,各类原材料和副产品把产业链连接成复杂的产业网。扎根于中国,我们有着产业研究最肥沃的土壤;深度研究中国也一定可以建立投资全球的优势。
中国的期货市场正趋于专业化和机构化,我们坚信这样求真的研究也必将给投资者带来有效的服务和真正的价值。
我们关于商品研究提升的三点结论:
第一是要提高研究效率:要提高快速学习、快速反应的能力。我们这份职业的目的是研究最重要的矛盾点,把握行情,不是做某个商品的百科全书。所以要有针对当前矛盾,迅速搜集相关信息,并形成有依据的见解。通过国内外网络资料,各方数据库,新闻媒体,电话产业人士,遍读行业报告等方式,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辞辛苦,把问题搞清楚。研究员只有具备这样的快速研究能力,才能让一丝丝的灵感不被错过,拨开云天见月明,形成有洞察力的见解。
第二是要提升魄力格局:利用产业周期的思维,把眼光放长放远,对于行情要有想象力,也要有判断大行情的魄力和格局。把未来20%以上的价格波动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而不能仅盯着短期的一个开工率或库存来做短期行情。决定商品大方向的就是产业周期,不能解决的矛盾点可能会产生极端行情,研究员应该把产业周期和关键矛盾点作为价格判断的发力点。大格局出来后,去跟踪每个阶段的利润、库存、开工等短期指标,看是否和大格局印证从而做出后续的思考和微调。长周期和短期矛盾共振行情会大而流畅。
第三是要树立求真精神:以求真的态度去研究和交易。不要怕与众不同,不要怕标新立异,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创造价值的过程一定不是寻找同行认同的过程,而是被市场认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