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4270字,阅读时间约10分钟
观点概述:
1、2025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主力合约价格最低降至58400元/吨,年内降幅最高达28.5%。主要原因为:低成本产能大量投产;高成本产能降本令碳酸锂成本曲线下移;碳酸锂供需尚未匹配,上半年显著累库。
2、近期供应端扰动的主要风险在江西8座锂矿资源审查与两座锂矿许可证续期问题,由于碳酸锂长期供需宽松的环境下,国内上市矿企已出现账面亏损,借此时机整治之前锂资源紧缺时监管相对宽松的合规问题,甚至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既能改善矿企收入,规范行业发展,也不会导致下游缺少原料。因此江西锂矿许可证续期失败的可能性存在。
3、一旦江西锂矿因采矿证问题大规模停产,碳酸锂供需格局将迅速转为紧平衡甚至缺口,价格中枢预计上移。考虑到碳酸锂价格低于60000元/吨或引起澳矿减产,成本端存在支撑。建议逢低做多碳酸锂近月合约。做多风险主要来自矿山采矿证或顺利续期;锂资源全球分布较为广泛,价格上涨后,其他渠道供应量或上升;去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锂电产量的基数较高,下半年需求端增速或出现显著下滑。除基本供需数据验证外,后续主要关注两个时间节点与对应事件结果: 8月9日,到期矿山许可证能否续期; 9月30日8座矿山提交储量报告后,再次审批的结果。
策略建议:逢低布多2509、2511合约
风险:矿山采矿许可证顺利续期;其他资源渠道供应超预期;需求端增速不及预期
2025年上半年碳酸锂主力合约价格一路下行,接连跌破8万、7万甚至6万元关口。主力合约最低降至58400元/吨,年内降幅最高达28.5%;6月末盘面突然强势反弹,截至当前,主力合约已突破75000元/吨。从之前的跌跌不休,到现在的强势上涨,碳酸锂基本面发生了哪些变化,上涨能不能持续?
一、上半年行情复盘:
2025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的主要原因有:
1. 低成本新增产能投产
2024年全球已投产产能达174万吨LCE,2025年上半年投产复产项目合计年产能达24万吨LCE,全年计划投产项目合计年产能达50万吨,年产能增幅近30%。与此同时,新投产项目的完全成本普遍低于5.3万元/吨(对应含税成本在6万元/吨)以下。大量低成本产能冲击本就处于供需过剩状态的碳酸锂市场。
2. 高边际成本持续降本,成本曲线下移
在今年以前,碳酸锂最高边际成本是国内低品锂云母矿成本。但是在今年上半年,由于产线技改与管理优化等因素,锂云母生产碳酸锂的成本已大幅降低。加之部分高成本锂资源出清,目前市场已将碳酸锂最高边际成本对标于外采锂辉石加工成本。而根据澳大利亚矿企的年报,2025Q1,尚再运行的高成本锂矿成本同比下降17%-21%。全球锂资源成本曲线在2025年出现显著下滑。供需匹配点对应的不含税成本由6.5万元/吨降至5.8万元/吨,降幅达10.8%。
3. 锂电供需尚未匹配
2025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401.3GWh,同比增长38.5%。根据ICC鑫椤资讯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锂电池产量为986.47GWH,同比增长48.29%。与之对应的,国内碳酸锂总产量达42.02万吨,净进口量达11.53万吨,总供应量达53.55万吨,同比增长31.12%,需求增速显著高于供应增速,但由于去年的基数下,碳酸锂供需过剩超20万吨,因此上半年碳酸锂供需仍维持过剩。Mysteel碳酸锂样本库存在2025年5月达4.35万吨的新高,较2024年末累库2.1万吨,6月有所去库,但总库存仍高达4.01万吨,较24年年末累库1.99万吨。
总结一下,2025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下跌主要原因有三点:低成本产能大量投产;高成本产能降本令碳酸锂成本曲线下移;碳酸锂供需格局依然过剩,上半年显著累库。
二、 供应端的扰动推动反弹
6月末,碳酸锂价格有企稳趋势,7月14日,市场传出7月7日,宜春市自然资源局发布通知,要求8家涉锂矿山企业于9月30日前完成矿种变更储量核实报告编制。起因是国家审计署指出这些矿权存在越权审批问题。江西锂矿后续或因合规问题停产引发碳酸锂大幅上涨。之后,藏格锂业、江西锂矿采矿许可证续期,以及部分锂矿企业主动停产停售等扰动接连发生。
1. 藏格锂业等公司的临时停产影响偏短期
7月17日藏格矿业公告,收到的《责令立即停止锂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通知》,公司全资子公司格尔木藏格锂业有限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据规划,2025年,藏格锂业计划实现碳酸锂产量11,000吨、销量11,000吨;上半年预计实现碳酸锂产量5,350吨、销量4,470吨。因此预计此次停产预计影响碳酸锂月度供应0.1万吨。而根据公司公告,关于采矿许可证续期进展,资料已提交至自然资源部预审,进展顺利。此外,公司正在积极推进锂资源开采手续的办理,待手续完成后将申请复产。参考去年盐湖股份在同样情况下补交税款后迅速复产,预计此次停产持续时间较短。
此外还有一些主导减产或停售的锂矿,主要有7月18日市场传闻九岭锂业暂停销售碳酸锂,持续3个月;7月21日,江特电机发布公告称旗下宜春银锂新能源停产检修26天。这些扰动的影响尚不具有持续性,仅对短期的供应压力有一定的缓解。
2. 江西锂矿采矿许可证审批与续期问题是主要风险,真正引发市场担忧的是江西云母矿采矿许可证审批与续期的问题。
7月7日,宜春市自然资源局发布通知,国家审计署指出当地8家涉锂矿山企业矿权存在越权审批问题,要求8家涉锂矿山企业于9月30日前完成矿种变更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具体原因是这些矿企之前申请的矿权性质是含锂量低于0.4%的陶瓷土矿,而实际产出是含锂量高于0.4%的锂云母矿资源,二者审批权限归属不同。目前矿企须重新提交储量报告由自然资源部审批,暂未停产,但后续审批流程仍有不通过的风险。据测算此次需重新审批锂云母矿年产能约13.1万吨LCE,按70%的开工计算,预计涉及月度产量0.76万吨。
而与此同时,江西有两座锂矿8月9日采矿许可证到期,续签或出现审批不通过。涉及年产能超6万吨LCE。
2. 江西锂矿采矿许可证存在无法续期的风险
我们认为,首先这些被重新审批、责令停产整改、以及续期的锂矿与盐湖,客观上存在资源种类与许可证准许资源不匹配的问题。在以往新能源行业锂电需求高位,而锂资源供应尚未大量投放,整体供需偏紧张的环境下,合规的问题可适当放松以支持下游产业发展。
而随着24年以后,全球各处项目不断投产,锂资源供需宽松的格局持续了较长时间。锂价不断下跌,国内锂矿上市企业账面出现较多的亏损。借着此时机,对国内锂矿之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或者进一步,对国内锂矿资源进行前期盐湖资源端相似的产业整合动作,既能够缓解过剩带来的盈利压力,也不会导致下游原料真的短缺,同时还能令产业避免走向极度内卷的环境。因此,预计锂矿许可证存在无法续期的可能。
我们对下半年的平衡表进行推演,预计若8座矿山9月30日起停产,2座矿山续期失败,预计每月减少碳酸锂产量1.26万吨,下半年若无其他来源补充,国内碳酸锂会维持供需缺口。
三、结论与展望:采矿许可证风险存在,逢低布多碳酸锂,关注两个重要时间节点
1、2025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主力合约价格最低降至58400元/吨,年内降幅最高达28.5%。主要原因为:低成本产能大量投产;高成本产能降本令碳酸锂成本曲线下移;碳酸锂供需尚未匹配,上半年显著累库。
2、近期供应端扰动的主要风险在江西8座锂矿资源审查与两座锂矿许可证续期问题,由于碳酸锂长期供需宽松的环境下,国内上市矿企已出现账面亏损,借此时机整治之前锂资源紧缺时监管相对宽松的合规问题,甚至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既能改善矿企收入,规范行业发展,也不会导致下游缺少原料。因此江西锂矿许可证续期失败的可能性存在。
3、一旦江西锂矿因采矿证问题大规模停产,碳酸锂供需格局将迅速转为紧平衡甚至缺口,价格中枢预计上移。考虑到碳酸锂价格低于60000元/吨或引起澳矿减产,成本端存在支撑。建议逢低做多碳酸锂近月合约。做多风险主要来自矿山采矿证或顺利续期;锂资源全球分布较为广泛,价格上涨后,其他渠道供应量或上升;去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锂电产量的基数较高,下半年需求端增速或出现显著下滑。除基本供需数据验证外,后续主要关注两个时间节点与对应事件结果: 8月9日,到期矿山许可证能否续期; 9月30日8座矿山提交储量报告后,再次审批的结果。
工业品组:
吴仲楠
F03131472
19855258283
混沌天成研究院是一家有理想的大宗商品及全球宏观研究院。
在这个研究平台上,我们鼓励跨商品、跨资产、跨领域的交叉研究,传统数据和高科技结合,致广大而尽精微,用买方的态度去分析问题,真理至上,关注细节,策略导向。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全面的工业体系,产业链上下游完整,各类原材料和副产品把产业链连接成复杂的产业网。扎根于中国,我们有着产业研究最肥沃的土壤;深度研究中国也一定可以建立投资全球的优势。
中国的期货市场正趋于专业化和机构化,我们坚信这样求真的研究也必将给投资者带来有效的服务和真正的价值。
我们关于商品研究提升的三点结论:
第一是要提高研究效率:要提高快速学习、快速反应的能力。我们这份职业的目的是研究最重要的矛盾点,把握行情,不是做某个商品的百科全书。所以要有针对当前矛盾,迅速搜集相关信息,并形成有依据的见解。通过国内外网络资料,各方数据库,新闻媒体,电话产业人士,遍读行业报告等方式,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辞辛苦,把问题搞清楚。研究员只有具备这样的快速研究能力,才能让一丝丝的灵感不被错过,拨开云天见月明,形成有洞察力的见解。
第二是要提升魄力格局:利用产业周期的思维,把眼光放长放远,对于行情要有想象力,也要有判断大行情的魄力和格局。把未来20%以上的价格波动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而不能仅盯着短期的一个开工率或库存来做短期行情。决定商品大方向的就是产业周期,不能解决的矛盾点可能会产生极端行情,研究员应该把产业周期和关键矛盾点作为价格判断的发力点。大格局出来后,去跟踪每个阶段的利润、库存、开工等短期指标,看是否和大格局印证从而做出后续的思考和微调。长周期和短期矛盾共振行情会大而流畅。
第三是要树立求真精神:以求真的态度去研究和交易。不要怕与众不同,不要怕标新立异,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创造价值的过程一定不是寻找同行认同的过程,而是被市场认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