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早评 | 2023年10月31日
品种:铁矿石、双焦 、钢材
铁矿石
铁矿
一、市场点评
供应端,上周全球铁矿发运保持增长,澳巴及非主流发运均有小幅增加。同期,国内到港量有明显回升,周一港口铁矿库存延续增势,但增幅不大。国内矿方面,近期矿山产能利用率上升,国内铁精粉产量略有增长。
需求端,上周钢厂高炉开工率及铁水产量略有回升,日均铁水增0.29万吨至242.73万吨。钢厂盈利率进一步下降至16.45%,接近去年同期的低点。随着钢厂亏损的扩大,10月检修企业较9月明显增多,但由于当前仍处旺季,钢材需求尚可,短期钢厂减产力度有限,铁水仍处同期偏高水平,钢厂也维持一定的按需采购节奏。昨日铁矿港口现货成交有明显回升,但远期美元货成交略有下降,目前PB粉落地利润再度转正,显示当前国内需求略强于国外。
综合而言,近期铁矿市场供应回升,但需求也处高位,累库幅度不大,叠加宏观政策利好预期,矿价走势延续偏强震荡,远月合约表现仍强于近月。
二、消息及数据
1.截止10月30日,预计Mysteel统计247家钢厂样本10月铁水产量总量环比上月增加108万吨至7558万吨,全年累计同比上升3745万吨,增幅5%。据调研了解,11月有11座高炉计划复产,有14座高炉计划检修,考虑到目前部分地区钢材库存存在压力,预计11月钢厂高炉铁水日均产量为235-236万吨/天。
2.10月23日-10月29日 Mysteel澳洲巴西铁矿发运总量2629.1万吨,环比增加65.9万吨。澳洲发运量1773.2万吨,环比增加29.8万吨,其中澳洲发往中国的量1417.2万吨,环比减少73.3万吨。巴西发运量855.9万吨,环比增加36.1万吨。本期全球铁矿石发运总量3144.4万吨,环比增加90.9万吨。
3.10月23日-10月29日中国47港到港总量2782.8万吨,环比增加310.4万吨;中国45港到港总量2664.2万吨,环比增加384.5万吨;北方六港到港总量为1253.6万吨,环比增加244.2万吨。
4.10月30日,加拿大矿业公司冠军铁(Champion Iron)发布2023年三季度财务及运营报告(对应加拿大财年Q2 2024):2023年三季度,公司高品位铁精粉产量达344.72万吨(湿吨),同比增加21%。2023年三季度铁精粉销量达288.38万吨(干吨),同比增加3%。 C1现金成本为55美元/干吨,同比增加9%。Bloom Lake二期工程最新情况:在过去三个月期间,矿区内一个主要的矿石皮带机发生故障,对该工程产生了几天的负面影响。尽管如此,此期间内仍生产了1030万吨矿石,同比去年增长了28%。在Bloom Lake二期工程取得进展的推动下,该项目1500万吨年产能的目标将会更快实现。
5.10月30日铁矿石远期现货市场整体活跃度一般,平台上12月初装期的PB粉以12月指数+4.4成交;11月底跨月装期的麦克粉以60.8%计价119.2成交。矿山私下议标方面,有RTX块的招标。二级市场上报盘积极性尚可,报盘价格相对持稳;询盘较为积极,主要集中在PB粉和印粉等中低品资源。另外,精粉的溢价相较于之前有小幅度减弱但整体依旧偏强。
双焦
双焦
一、市场点评
本周铁水日均产量略有回升,处于较高位,双焦终端需求表现出较强韧性,钢厂盈利率继续下降至16.45%,钢厂负反馈明显。洗煤厂开工和产量有所提升,焦煤总库存增加,焦炭总库存略有下降。焦煤供给端主要矛盾在于国内安全检查,关注停产煤矿复工情况。需求端,虽然钢厂利润较差,但铁水产量一直维持较高位,炉料需求表现出较强韧性,双焦价格有一定支撑。后市焦煤产量按照核定产能生产,前期安检影响的产量或将释放,钢厂负反馈不可持续,铁水有一定下降空间,焦煤供增需减,预期价格震荡偏弱。
二、消息与数据
1. 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分析,随着气温下降,特别是11月中下旬北方地区全面进入供暖,居民用煤用电需求将季节性增加。主要水电区域进入平水期,发电量环比将明显减少,对火电的替代作用减弱。总体来看,火电需求增加,预计11月份,电力行业耗煤环比有增,加之去年基数偏低,同比也将保持正向增长。
2.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10月30日在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前三季度全国能源形势。今年以来,能源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多措并举增加能源生产供应,加大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科学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前三季度,全国能源消费持续增长,供给保持较高水平,能源供需总体平稳,价格总体处于合理区间,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
3. 据外媒报道,印度电力部10月28日表示,因电力需求上升叠加国内煤炭供应不足,印度政府已要求进口煤在其用煤需求中的占比由当前的4%提高至6%。
4.【汾渭信息】焦炭讯,邢台、天津地区部分钢厂对湿熄焦炭下调100元/吨、干熄焦炭下调110元/吨,2023年10月31日零点执行。
钢 材
钢材
一、市场点评
供应端,上周钢联数据显示五大材产量有所增加,此前找钢及钢谷数据均显示建材产量增加,热卷产量下降,富宝数据显示电炉钢厂增产3.5%,整体钢材产量有小幅增加。进口方面,昨日国内钢坯价格小幅上扬,国外主要地区钢坯价格普遍持稳,目前国内外钢坯价差略有收窄,但国内钢坯仍有一定出口空间。
需求端,周一钢银城市钢材库存延续下降,上周机构数据也显示钢材库存继续去化,但钢联去库速度有所放缓,冷热卷需求表现好于建材,而找钢及钢谷数据均显示建材表需有小幅改善。百年建筑网调研显示,上周水泥出库量环比继续上升3.2%,同比降30.5%;混凝土发运量环比提升4.57%,产能利用率环比也增长0.51个百分点,二者需求均有改善。随着8月以来宏观经济稳增长政策的不断释放,9月国内经济数据有所改善,近期又有一万亿增发国债利好政策出台,国内钢材市场需求预期持续向好。海外方面,近日欧美钢价均有上涨,东南亚钢价也有所上扬,目前国内外板卷价差有所收窄,短期国内钢材仍有部分出口空间。
综合而言,近期钢材市场供增需弱,但钢材库存持续去化,且受益于宏观政策带来的需求预期向好,钢价走势延续偏强震荡运行。
二、消息及数据
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9月中国粗钢产量8210.8万吨,同比下降5.6%;1-9月中国粗钢产79507.3万吨,同比增长1.7%。从分省数据来看,有3个省份1-9月粗钢产量同比增幅超过10%。其中广西增10.39%、天津增10.75%和上海增10.91%。
2.据Mysteel统计,27家上市钢企公布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合计营业收入约11854.13亿元,合计净利润约124.27亿元。从净利润来看,16家企业实现盈利,宝钢股份净利润83.50亿元排名第一,中信特钢净利润43.74亿元排在第二,南钢股份净利润16.65亿元位居第三。
3.据Mysteel了解,由于前期市场悲观情绪浓厚,美国贸易商及加工中心均维持低库存水平。上周初开始,在利好消息的影响下,美国贸易商积极补库,两家大型车企也恢复了采购。钢厂提价意愿浓厚,目前主流热卷市场价格上涨至850美元/吨左右,部分钢厂12月份订单已经售罄,短期来看美国热卷价格仍具备上涨空间。另外,受内贸价格拉动,美国热卷进口价格也随之上涨,价格在750-770美元/吨CFR。
4.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在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前8个月,全国在建和年内拟开工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近1.5万亿元,投资完成率较去年同期高出5.5个百分点。
5.中指研究院报告显示,10月楼市成交量整体同环比均下降。一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1.51%,深圳本月涨幅最大,为38.0%,上海跌幅最大为25.8%。二线城市整体环比小幅下降1.75%,其中温州跌幅显著,为44.84%。库存面积总量略有下降,杭州涨幅最高,为2.93%。
6.30日全国建材成交再度放量,市场交投氛围活跃,终端和投机均有采购,全天成交量较上一工作日继续增长。
混沌天成研究院是一家有理想的大宗商品及全球宏观研究院。
在这个研究平台上,我们鼓励跨商品、跨资产、跨领域的交叉研究,传统数据和高科技结合,致广大而尽精微,用买方的态度去分析问题,真理至上,关注细节,策略导向。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全面的工业体系,产业链上下游完整,各类原材料和副产品把产业链连接成复杂的产业网。扎根于中国,我们有着产业研究最肥沃的土壤;深度研究中国也一定可以建立投资全球的优势。
中国的期货市场正趋于专业化和机构化,我们坚信这样求真的研究也必将给投资者带来有效的服务和真正的价值。
我们关于商品研究提升的三点结论:
第一是要提高研究效率:要提高快速学习、快速反应的能力。我们这份职业的目的是研究最重要的矛盾点,把握行情,不是做某个商品的百科全书。所以要有针对当前矛盾,迅速搜集相关信息,并形成有依据的见解。通过国内外网络资料,各方数据库,新闻媒体,电话产业人士,遍读行业报告等方式,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辞辛苦,把问题搞清楚。研究员只有具备这样的快速研究能力,才能让一丝丝的灵感不被错过,拨开云天见月明,形成有洞察力的见解。
第二是要提升魄力格局:利用产业周期的思维,把眼光放长放远,对于行情要有想象力,也要有判断大行情的魄力和格局。把未来20%以上的价格波动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而不能仅盯着短期的一个开工率或库存来做短期行情。决定商品大方向的就是产业周期,不能解决的矛盾点可能会产生极端行情,研究员应该把产业周期和关键矛盾点作为价格判断的发力点。大格局出来后,去跟踪每个阶段的利润、库存、开工等短期指标,看是否和大格局印证从而做出后续的思考和微调。长周期和短期矛盾共振行情会大而流畅。
第三是要树立求真精神:以求真的态度去研究和交易。不要怕与众不同,不要怕标新立异,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创造价值的过程一定不是寻找同行认同的过程,而是被市场认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