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化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251—2024)等13项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能耗限额强制性国标)自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给处于转型关键期的钢铁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全新的机遇。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内需来看,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建筑用钢需求锐减;尽管部分基建项目开工,但因资金紧张等问题,项目推进速度缓慢,难以有效拉动钢铁需求。在国际市场上,关税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我国钢铁出口受到严重阻碍,外需增长乏力。在此背景下,钢铁行业供应过剩的问题愈发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而此次能耗限额强制性国标的实施,无疑为行业变革提供了关键助力。
从行业发展的长远视角来看,能耗限额强制性国标的实施对钢铁行业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新标准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依据《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等落后设备将被逐步淘汰。在新的能耗限额标准下,那些能效水平低下、能耗过高的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这将促使资源和市场空间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新标准大幅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新建和改扩建钢铁项目必须达到规定的能效准入值,这一要求将推动钢铁行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加速迈进。为了满足先进值或准入值标准,企业不得不加大在节能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能耗限额标准还有助于推动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在达标压力下,一些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可能会选择与大型企业合并,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这不仅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还能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抗风险能力,为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虽然能耗限额强制性国标的实施为钢铁行业的长期发展注入了确定性,但短期内钢材市场仍将面临复杂的供需博弈局面。在供应端,高产量与政策预期之间存在明显的拉锯态势;需求端则受到房地产市场疲软和基建托底力度有限的双重影响。成本与利润方面,焦煤价格的下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但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仍面临挑战。目前,市场更加关注粗钢减产方案的出台,这将对短期市场的供需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能耗限额强制性国标的实施,对钢铁行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短期内,行业可能会经历一定的阵痛期,部分落后产能将被淘汰,企业需要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从长远来看,这一举措将推动钢铁行业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助力行业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在这一变革过程中,螺纹钢、热卷等钢材品种的价格波动,本质上是政策与市场、供给与需求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投资者应密切关注政策落地的节奏和终端需求的变化,在行业变革中捕捉结构性投资机会。只有那些主动拥抱绿色转型、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深刻的行业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绿色成为产业进化的底色,中国经济的巨轮必将驶向更广阔的蓝海,钢铁行业也将在这一进程中实现新的跨越与发展。
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