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正文>

分析人士:应将“周期阵痛”化为“升级动力”

2025-08-20 06:25:09
期货日报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收藏举报
— 分享 —

中国PVC产业链正站在“破局与升级”的十字路口。在此关键节点,期货工具不再是单纯的风险规避手段,而是实现了从“风险管理工具”至“产业竞争力基础设施”的转型,为PVC企业应对贸易壁垒、巩固全球优势提供了新路径。

业内人士直言,未来中国PVC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将告别单一的“低成本”依赖,转向拥有“低成本+期货工具赋能”的双重优势。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PVC期货及衍生工具的角色已完成深刻转变。从最初帮助企业对冲价格波动的“风险管理工具”,升级为支撑产业长期竞争力提升的“基础设施”,这一转变在当前出口承压的背景下更显关键。

广发期货分析师苗扬表示,中国PVC产业依托“煤—电—电石”一体化布局,本就具备较全球乙烯法工艺低500~800元/吨的成本优势,而期货工具则为这一优势加上了“确定性砝码”。随着期货工具的普及,更具创新性的新型模式正在PVC行业落地,进一步提升企业客户黏性与市场开拓能力。基差贸易、期现结合、含权贸易等新型模式,正在重构PVC贸易的定价逻辑。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差贸易让国际客户可自主选择定价时点,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含权贸易则能为客户提供 “价格保护”,增强合作稳定性。这种转型意味着PVC企业正从单纯的“产品输出”升级为“产品+风险管理方案”的综合服务输出,正从“机会性出口”转向“战略性市场深耕”。

更为重要的是,期货工具正在助力中国PVC产业争夺全球价格话语权。随着我国期货市场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PVC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也正加速向全球延伸。

尽管当前PVC产业面临出口压力、国内库存高企、需求不足的短期挑战,但业内人士对其长期竞争力仍持乐观态度,而期货市场正是这份信心的重要支撑。

浙江特产石化有限公司研投总监宋仕威表示,制造业体系完善带来的成本优势,叠加期货工具赋予的风险管控能力,仍是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建议,企业应将当前的“周期阵痛”转化为“升级动力”:一方面加快产品升级与全球市场多元化布局;另一方面善用期货衍生工具管理风险。待市场适应期过后,中国PVC产业的全球竞争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

 

来源:期货日报网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99期货。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99期货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

24小时热点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