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中旬以来,纯碱厂内库存连续4周下降。纯碱期货价格在9月初触底反弹,主力2601合约从最低1252元/吨,反弹至最高1352元/吨,上涨100元/吨,涨幅9.26%。纯碱持续去库是否代表产业基本面开始改善?从供需的角度来看,纯碱供应仍然过剩,未来去库预计难持续,产业企业在价格反弹高位套保会更适宜。
库存出现转移现象
据钢联数据,截至9月11日,纯碱厂内库存为179.75万吨,相比历史最高库存191.08万吨下降11.33万吨,降幅为5.93%。但从社会库存来看,截至9月5日,纯碱社会库存总量为54万吨,相比8月7日的45万吨增加9万吨,与厂内库存的下降幅度相差不大。因此,本次碱厂连续4周去库主要是发生了库存转移,纯碱从厂内库存转到了社会库存,有效的去库并没有发生。
下游需求略有好转
随着“金九银十”旺季到来,玻璃价格开始走强,玻璃产量上升。据钢联数据,截至9月15日,浮法玻璃日产量为160175吨,相比8月份的159575吨增加600吨;光伏玻璃日产量为88780吨,相比8月中旬的88180吨同样增加600吨。浮法与光伏玻璃日产量合计增加1200吨,对纯碱的需求略有增长。
从厂内库存细分数据来看,重碱厂内库存连续4周去化,库存从113.77万吨下降至103.45万吨,去库10.32万吨。但轻碱近3周是累库的,库存从74.53万吨增加至76.3万吨,表明轻碱的下游需求并没有太大的改善。纯碱厂内去库仅仅只是重碱去库,这与玻璃需求略有好转相一致。
出口易受高价抑制
纯碱今年的出口量较大,有效缓解了国内的过剩程度。据海关数据,今年1—7月纯碱出口总量为115.40万吨,同比增长128.38%。
但随着纯碱价格的上涨,出口可能受到影响。据海关数据,7月纯碱出口均价为177.28美元/吨,按最新汇率换算约1260元/吨。若国内纯碱价格涨幅过高,导致出口利润消失,则出口增速将受影响,国内过剩或进一步加剧。因此,从出口的角度来看,纯碱价格难以持续大幅上涨。
夏季检修逐步结束
夏季是纯碱传统的检修高峰期,进入9月后,碱厂检修逐步结束,开工率连续3周上行,产量再创历史同期新高。据钢联数据,截至9月12日当周,国内纯碱产量为76.11万吨,其中重碱产量为42.17万吨。根据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的日熔量折算,其对重碱的周度需求仅约为34.85万吨,重碱周度过剩约7.32万吨。随着新产能的逐步达产和生产旺季的开启,未来纯碱供应预计维持高位。
综合来看,纯碱下游玻璃需求虽略有好转,但改善不明显。库存主要是发生了转移,并非有效去库。随着检修结束以及新产能逐步达产,纯碱供应维持高位,厂内库存预计结束去化,重新开始累积。同时对化解国内过剩问题最重要的出口也容易受高价影响。因此,对纯碱价格反弹不宜过度乐观,产业企业在价格反弹高位及时套保会更适宜。(作者单位:中辉期货)
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