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正文>

打破“枷锁” 看见未来

2025-10-09 08:30:19
期货日报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收藏举报
— 分享 —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玻璃生产国和消费国,其产量长期占据全球半壁江山。然而,我国玻璃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压力。超越当前困境,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大”到“强大”的蜕变,是关乎玻璃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

玻璃行业与房地产行业的深度绑定,使其成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在供应高企的同时,需求呈现尖锐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中低端的浮法玻璃原片过剩,企业陷入“价格战”泥潭;另一方面,用于电子信息显示等领域的玻璃却大量依赖进口。以超薄电子玻璃为例,美国康宁、德国肖特等跨国公司长期垄断市场,我国在柔性显示、高世代线液晶基板玻璃等最前沿领域仍面临“卡脖子”风险。这种“低端挤破头,高端够不着”的格局,是行业价值提升的核心障碍。

玻璃制造的关键环节是硅酸盐的高温熔融,其熔窑必须24小时不间断运行,是名副其实的“能源黑洞”。燃料成本(主要为天然气、高卡煤和石油焦等)通常占生产总成本的30%~40%,随着玻璃行业利润显著回落,玻璃企业对能源成本波动极其敏感。以天然气为燃料产出的玻璃透光率高及热处理耐候性良好,本应被视为高质量产能,但是因成本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亏损,“劣币驱逐良币”的危局亟待破解。

玻璃行业整体面临环保及碳排放成本压力的抬升,这同时也为改善其当前困境提供契机。据测算,我国玻璃工业的碳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总排放的2%,是工业部门中不可或缺的减排主体。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未来即将全面推行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则将直接为碳排放定价,进一步增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过剩低端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底式竞价,缺乏议价能力,建筑玻璃等传统建材产品的“高能耗、高排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要破解上述困境,玻璃行业必须进行一场贯穿全产业链的深刻变革,构建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为支柱的新型发展范式。

高端化是玻璃行业突围的根本出路。必须将资源从过剩的低端领域,坚决地转向高附加值的高端领域。例如,电子信息显示玻璃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凯盛科技已在此领域取得突破,成功生产出30微米厚度的柔性可折叠玻璃,是玻璃科技创新的“头雁”,同时玻璃行业创新发展的“雁阵”仍有待形成。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电子专用材料研制……提升光伏玻璃、超薄高透玻璃、柔性玻璃等产能供给和战略保障”,这为高端玻璃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

绿色化不是成本,而是未来竞争的“入场券”,其核心是进行一场“能源革命”。短期内,持续推进熔窑的“煤改气”“焦改气”,降低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中长期,必须积极探索氢能燃烧、全氧燃烧等颠覆性低碳技术。例如,德国肖特集团已成功测试在药用玻璃熔炉中使用60%的氢气混合燃烧,这是通往零碳制玻的关键一步。

智能化是提升竞争力、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内生工具。在投料、切割、磨边、检验、包装等环节,全面推广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实现“无人化”生产车间,减少人为误差,保障产品一致性,并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挑战。通过部署大量传感器,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模型,对熔窑的温度、压力、气氛、液流进行实时模拟和优化控制,从而稳定产品质量、延长窑龄、降低能耗。

服务化是突破“产品同质化”陷阱,锁定客户,提升价值链的关键。企业不应仅仅是玻璃原片的供应商,而应转型为“终端用户问题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例如建筑玻璃业务可延伸至节能方案设计、定制化加工、安装指导、终身维护、节能效果监测与认证(如申请绿色建材三星认证,绿色建筑认证等)。

综上所述,中国玻璃行业的转型升级是一场涉及供需、技术、模式、生态的全面深刻的系统性工程。未来玻璃行业的领军企业,必将是以高端材料为基石、以绿色科技为基因、以数字智能为神经、以服务解决方案为延伸的现代化企业。它们不再仅仅是材料的制造者,更是绿色生活的构筑者、智能时代的赋能者。这条道路,是中国玻璃行业告别“大而不强”,走向“又大又强”,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者单位:方正中期期货)

 

来源:期货日报网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99期货。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99期货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

24小时热点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