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5579字,阅读时间约11分钟
观点概述:
近期碳酸锂价格持续下降,期货价格跌破7万元/吨整数关口后下跌的趋势并未停止,我们认为碳酸锂产能扩张周期延长、资源成本下移、需求增速受限是导致碳酸锂供需预期长期过剩,价格不断下跌的直接原因。
供应端,2025年1季度已投产锂资源项目年产能共计22.1万吨LCE,总年产能达196.1万吨LCE,较2024年末上涨12.7%,2025年预计投产年产能49.7万吨,年产能达223.7万吨LCE,较2024年末上涨28.6%。考虑目前已规划的中长期项目,全球锂资源总年产能至少将达290.1万吨LCE,较2024年末上涨66.7%。而新产能综合成本多位于6万元/吨LCE以下,同时前期部分综合成本高于8万元/吨LCE的项目经过降本增效后完成复产,因此我们预计锂资源供应端产能扩张的趋势将持续。
需求端,2025年动力电池的需求预期经过下调后总量下调1.6万吨LCE,下调幅度1.1%。储能端预计受国内需求下滑以及海外关税冲击影响下,中美两国储能电池锂需求预期下调,该部分共计24.5万吨LCE,占总需求的17%,该部分需求当前预期下调3.4万吨LCE,占总需求的2.4%。2025年全球锂需求预期共计下降5万吨LCE,由143.2万吨LCE下降至138.2万吨LCE,同比增速由20.6%下降至16.4%。
锂资源全年预计过剩32.2万吨LCE,较预期扩大6.5万吨LCE,过剩幅度由15.2%上调至18.9%。供需过剩压力有所增加。
在碳酸锂价格下降过程中,部分项目跌破成本后会有停产动作,在新的低成本项目未投产前或许会造成短期的供需错配,推动锂价反弹。在见到产能扩张进程停止的迹象前,我们认为后续新项目投产仍会不断替代被淘汰的高成本产能,继续对碳酸锂价格施压。因此策略上建议关注供应端扰动带来反弹布空的机会。
一.供应端:产能扩张周期延长,资源成本下降
2025年前4个月,碳酸锂期现价格整体偏弱下行,但新项目投产进度并未随之放缓。截至目前,澳大利亚Pibara矿业的Pilgangoora P1000项目,赣锋锂业在阿根廷的Mariana盐湖一期,新疆有色的大红柳滩锂矿,紫金矿业的一里坪盐湖三期已完成投产,宁德时代枧下窝锂云母矿则完成了复产。2025年已落地新增年产能超20万吨LCE,增幅约11%。
2025年计划中尚未落地的投产与扩产年产能超27万吨LCE,全年预计投产产能超47万吨,增幅预期超26%。此外,2030年前,预计仍有多项欧洲锂矿、以及南美盐湖等锂资源项目落地,目前已有较为明确规划的增量总产能超75万吨LCE/年,此外还有刚果(金)的Manono锂矿以及多个阿根廷盐湖等虽尚无明确的投产计划但仍在持续推进的锂资源项目,预计中长期全球锂资源项目产能超290.1万吨LCE。
在2025年计划投产的项目中,除澳洲的Pibara锂矿和巴西的Grota do Cirilo锂矿综合成本在6万元/吨LCE以上,其他项目预计综合成本皆在5万元/吨LCE一下。目前已复产的枧下窝锂云母矿与计划复产的澳大利亚Finniss锂矿原成本在8万元/吨LCE之上,经过产业上下游资源整合与降本增效后,在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价7万元/吨以下的环境下也具备了经济效益。
从统计的锂资源投扩产项目中可以归纳碳酸锂价格一再向下突破的两个供应端因素:
(1)成本低于5-6万元/吨的低成本项目投产:由于以南美盐湖以及我国锂矿与锂盐湖为代表的低成本锂资源项目成本远低于目前的市场价格,且这部分资源储量充足,开发潜力较高。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低成本的锂资源产能持续扩张将成为碳酸锂供应端的主要特征。
(2)成本高于8万元/吨的高成本项目降本复产:对于之前部分高成本的锂资源项目,如澳大利亚的Finniss锂矿与我国的枧下窝锂云母矿,后续也可能通过主动的技术改进、产业资源整合提升一体化程度的方式,或者被动的降低税费等支出的原因,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复产。
在5万元以下低成本新项目产能扩张与8万元以上高成本旧产能降本留存的影响下,锂资源产能的扩张的周期延长,且边际成本持续下移。因此,我们认为在锂资源开发的动作有明显下降之前,未来由于价格因素造成锂资源端范围有限的停产也不足以视为产能出清的信号。
二.需求端:国内中下游产能过剩凸显,海外增长受到抑制
2.1国内:新能源汽车需求前置风险与库存压力累积,储能需求前景存疑
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车企价格战与以旧换新政策等消费刺激措施下,产销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一些数据也反应了当下存在的部分风险。
2025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318万辆,同比增长50.43%,销量307.3万辆,同比增长47.1%,销量的增速略低于产量增速。而在渗透率方面,3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上升至42%,但低于全年50%的渗透率预期值。而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去年以旧换新等相关的消费刺激政策是在2季度才逐渐发力,并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果。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去年销量数据基数偏高与消费透支的风险,今年,尤其是下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与渗透率能否达到全年的目标仍存在不确定性。与此同时截至3月,纯新能源汽车车企库存达80万辆,较去年末增长14万辆,增幅超20%,新能源汽车逐渐累积的库存压力后续或对包括电池在内的原料需求产生压制。
与储能需求关联较为密切的是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系统。其中,今年光伏行业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治理,连续出台落地430、531两个政策,通过取消光伏电价与并网补贴的、强制规模发电自发自用等方式对光伏装机增长速度进行了限制,同时也取消了强制配储的要求。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277.57GW,同比增长28.3%,而2025年我国光伏预计新增装机215-255GW,同比下降8.1%-22.5%。加之强制配储的取消,预计储能需求增速后续会承压减缓。
锂电下游环节的压力逐渐往中上游传导。当前,中游环节已出现因市场环境变化而减产的动向。近期已有芳源股份、万润新能、振华新材三家正极材料相关企业宣布推迟或中止新项目的推进与投产。涉及磷酸铁锂产能20万吨,三元材料产能10万吨,折算锂需求8.75万吨LCE。
2.2海外:补贴政策取消,贸易壁垒建立,欧美锂电需求增长延缓
碳酸锂海外需求预期下降的主要原因则是欧美新能源领域政策的转变。
美国方面,特朗普上台首日变中止了拜登政府时期对美国本土化率超40%的新能源汽车每辆7500美元税收减免补贴的《通胀削减法案》。2025年1季度,美国新能源销量共计38.5万量,同比增速仅为10.5%,其中2、3月渗透率皆不足10%。在当地政策倾向下,预计之后动力电池需求难有显著增长。
4月特朗普又挥动关税大棒,对华锂电与光伏产品以及转口渠道加征巨额关税,几乎阻断了锂电向美国出口的贸易流,而美国锂离子电池进口量中,来自中国的比例约70%,而且由于美国本土磷酸铁锂电池产线建设较慢,根据储能网信息显示,储能领域2024年美国储能电池领域自供率不到20%。在美本土锂电产业未形成有效供应规模前,关税举措的不确定性无疑进一步压制了美国的锂需求。
欧洲方面,对内,保加利亚、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拉脱维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八国在2025年取消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补贴,法国则将最高电动汽车补贴从此前7000欧元降至4000欧元。对外,欧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进行了限制,虽然经过谈判后,限制方式由征收反补贴税调整为划定3.5-4万欧(不低于29万人名币)的中国进口电车最低销售价格。根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2023年统计,欧盟汽车市场销量结构呈现明显分化:3.5万欧元以下车型占比68%,3.5-5万欧元占24%,5万欧元以上仅占8%。因此该方案在削弱了国产电车的成本优势的同时,间接限制了我国电车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延缓了电车在欧洲的渗透速度。
2.3 需求端冲击下,2025年全球锂资源过剩预期由25.7万吨LCE上调至27.4万吨LCE。
在之前的年报中,我们预测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05万辆,对应锂需求约48.9万吨LCE,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622万辆,对应锂需求约57.9万吨LCE,同比增长18%。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万辆,对应锂需求约48.2万吨LCE。2025年1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07万辆,同比增长47%,考虑由于补贴政策导致的需求前置,以及去年2季度起,销量数据基数显著上升,预计2025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速会放缓,假设2-4季度需求增速逐季下降至10%,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583万辆,对应锂需求约56.5万吨LCE,较预期下降1.4万吨LCE。
之前预计2024年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85万辆,对应锂需求约22万吨LCE;2025年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55万辆,对应锂需求约23.4万吨LCE,同比增长8%。根据乘联会数据,由于四季度销量低于预期,2024年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仅538万辆,对应锂需求约20.2万吨LCE。2025年1季度其他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139万辆,同比增长23%,考虑到下半年关税政策对全球需求的抑制,以及欧洲对我国电池的限价政策落地,我们假设2025年全年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为15%,对应需求量为23.2万吨LCE,较原预期下降0.2万吨LCE。
储能电池方面,根据EESA统计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为314.8GWh,其中我国企业出货量302.1GWh,占比96%。而根据年报中测算,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预计出货量329.2GWh,实际较预期减少4.4%。其中我国需求占比约37%,对应储能电池需求约116GWh,美国需求占比约28%,对应储能电池需求约88GWh。在抢装结束后我们将25年全年国内储能需求增速预期由50%下调至40%,对应储能电池需求量由184.1GWh下降至162.4GWh,锂需求由13.6万吨LCE下降至12.0万吨LCE,下降1.6万吨LCE。关税影响下,25年全年美国储能需求增速预期由60%下调至40%,对应储能电池需求量由147.2GWh下降至123.2GWh,锂需求由10.9万吨LCE下降至9.1万吨LCE,下降1.8万吨LCE。2025年中美两国储能电池锂需求预期共计24.5万吨LCE,占总需求的17%,该部分需求当前预期下调3.4万吨LCE,占总需求的2.4%。
2025年全球锂需求预期共计下降5万吨LCE,由143.2万吨LCE下降至138.2万吨LCE,同比增速由20.6%下降至16.4%。
三.结论:产能持续扩张,需求增长受限,碳酸锂过剩格局延续
碳酸锂产能扩张周期延长、资源成本下移、需求增速受限是导致碳酸锂供需预期长期过剩,价格不断下跌的直接原因。
供应端,2025年1季度已投产锂资源项目年产能共计22.1万吨LCE,总年产能达196.1万吨LCE,较2024年末上涨12.7%,2025年预计投产年产能49.7万吨,年产能达223.7万吨LCE,较2024年末上涨28.6%。考虑目前已规划的中长期项目,全球锂资源总年产能至少将达290.1万吨LCE,较2024年末上涨66.7%。而新产能综合成本多位于6万元/吨LCE以下,同时前期部分综合成本高于8万元/吨LCE的项目经过降本增效后完成复产,因此我们预计锂资源供应端产能扩张的趋势将持续。
需求端,2025年动力电池的需求预期经过下调后总量下调1.6万吨LCE,下调幅度1.1%。储能端预计受国内需求下滑以及海外关税冲击影响下,中美两国储能电池锂需求预期下调,该部分共计24.5万吨LCE,占总需求的17%,该部分需求当前预期下调3.4万吨LCE,占总需求的2.4%。2025年全球锂需求预期共计下降5万吨LCE,由143.2万吨LCE下降至138.2万吨LCE,同比增速由20.6%下降至16.4%。
锂资源全年预计过剩32.2万吨LCE,较预期扩大6.5万吨LCE,过剩幅度由15.2%上调至18.9%。供需过剩压力有所增加。
在碳酸锂价格下降过程中,部分项目跌破成本后会有停产动作,在新的低成本项目未投产前或许会造成短期的供需错配,推动锂价反弹。在见到产能扩张进程停止的迹象前,我们认为后续新项目投产仍会不断替代被淘汰的高成本产能,继续对碳酸锂价格施压。因此策略上建议关注供应端扰动带来反弹布空的机会。
有色组:
吴仲楠
F03131472
19855258283
混沌天成研究院是一家有理想的大宗商品及全球宏观研究院。
在这个研究平台上,我们鼓励跨商品、跨资产、跨领域的交叉研究,传统数据和高科技结合,致广大而尽精微,用买方的态度去分析问题,真理至上,关注细节,策略导向。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全面的工业体系,产业链上下游完整,各类原材料和副产品把产业链连接成复杂的产业网。扎根于中国,我们有着产业研究最肥沃的土壤;深度研究中国也一定可以建立投资全球的优势。
中国的期货市场正趋于专业化和机构化,我们坚信这样求真的研究也必将给投资者带来有效的服务和真正的价值。
我们关于商品研究提升的三点结论:
第一是要提高研究效率:要提高快速学习、快速反应的能力。我们这份职业的目的是研究最重要的矛盾点,把握行情,不是做某个商品的百科全书。所以要有针对当前矛盾,迅速搜集相关信息,并形成有依据的见解。通过国内外网络资料,各方数据库,新闻媒体,电话产业人士,遍读行业报告等方式,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辞辛苦,把问题搞清楚。研究员只有具备这样的快速研究能力,才能让一丝丝的灵感不被错过,拨开云天见月明,形成有洞察力的见解。
第二是要提升魄力格局:利用产业周期的思维,把眼光放长放远,对于行情要有想象力,也要有判断大行情的魄力和格局。把未来20%以上的价格波动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而不能仅盯着短期的一个开工率或库存来做短期行情。决定商品大方向的就是产业周期,不能解决的矛盾点可能会产生极端行情,研究员应该把产业周期和关键矛盾点作为价格判断的发力点。大格局出来后,去跟踪每个阶段的利润、库存、开工等短期指标,看是否和大格局印证从而做出后续的思考和微调。长周期和短期矛盾共振行情会大而流畅。
第三是要树立求真精神:以求真的态度去研究和交易。不要怕与众不同,不要怕标新立异,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创造价值的过程一定不是寻找同行认同的过程,而是被市场认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