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期货-期货综合资讯平台
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数据
视频
期货开户
旗舰店
VIP会员
精品课
SFFE2030
直播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文章
上海期货交易所2025年11月05日铅仓单日报
go
lg
...
上海期货交易所2025年11月05日铅仓单日报
lg
...
99qh
6小时前
上海期货交易所2025年11月05日锌仓单日报
go
lg
...
上海期货交易所2025年11月05日锌仓单日报
lg
...
99qh
6小时前
上海期货交易所2025年11月05日铝仓单日报
go
lg
...
上海期货交易所2025年11月05日铝仓单日报
lg
...
99qh
6小时前
上海期货交易所2025年11月05日铜(BC)仓单日报
go
lg
...
上海期货交易所2025年11月05日铜(BC)仓单日报
lg
...
99qh
6小时前
上海期货交易所2025年11月05日铜仓单日报
go
lg
...
上海期货交易所2025年11月05日铜仓单日报
lg
...
99qh
6小时前
碳酸锂 四季度谨防追高风险
go
lg
...
势。据SMM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
中国
动力电芯累计产量达861.04GWh,同比增长45.6%。同期储能行业表现更为突出,储能电芯产量为355.1GWh,同比增长57.5%。其中,9月动力电芯产量为112.56GWh,环比增长9.05%;储能电芯产量为52.7GWh,环比增长5.65%。储能电芯在总电芯产量中的占比,也从1月的27.2%提升至9月的31.9%。 在锂电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政策对储能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2025年 8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 年)》,明确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推动新型储能向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发展,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全球领先,形成多元化储能体系,为能源绿色转型提供支撑。预计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且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同时发展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 在理解政策推动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政策明确表示,储能不完全等同于锂离子电池储能。例如,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储能技术,具有更好的低温环境适应性、更高的热失控温度,且资源易得、成本可控,能够有效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能源转型中的储能需求,在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储能领域更具备应用前景。从实际应用来看,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项目中的身影也愈发常见,全国多个大容量钠离子储能电站已正式运营。 图为近年来锂盐月度需求变化(单位:吨) 据SMM数据,供应方面,上周碳酸锂产量为21080吨,较前一周减少228吨。从分项看,盐湖提锂和回收提锂产量维持稳中有升;辉石提锂产量为12904吨,环比下降270吨;云母提锂产量为2881吨,环比减少10吨。上周碳酸锂样本总库存为127358吨,较前一周下降3008吨,去库速度进一步加快。从库存结构看,锂盐企业库存持续去化,中间环节库存有所抬升,下游则控制补库节奏以消化前期库存。上周锂盐周度表观需求量为24088吨,库存可用天数降至37天。当前下游材料厂开工率持续走高,需求乐观对现货成交形成支撑。但受价格上行影响,锂盐厂惜售情绪渐浓,市场成交情况平淡。目前,上下游企业正就明年的长协进行谈判,现阶段主要围绕系数展开博弈。 同时,从终端需求季节性变化看,碳酸锂需求增速在四季度将有所回落。与碳酸锂需求相关度最高的数据之一,是其下游产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产量。SMM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磷酸铁锂产量预计为292.9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15.06万吨,增幅达64.69%。受年度生产安排及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四季度末至明年一季度初,磷酸铁锂产量将呈季节性偏弱态势。 除春节效应导致需求季节性下滑外,今年还将面临一些非季节性因素扰动。自2024年三季度起,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加力补贴政策落地,推高了当年四季度锂电产业数据基数,因此2025年四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同比增幅显著回落。2025年四季度部分地区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边际收紧,且2026年起新能源汽车将按5%的比例依法征收汽车购置税,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处于相对舒适的政策环境中,动力电池对锂盐的需求有所前置。由此来看,动力电池对碳酸锂的需求在四季度前期偏强,后期需求增速或将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 图为储能行业月度供应需求和库存数据(单位:GWh) 市场基于前期数据看好储能市场发展前景,具有一定合理性。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储能电芯出货量从8月的55.32GWh降至9月的51.81GWh,终结了储能需求逐月攀升势头。9月储能电芯产量为 52.7GWh,较8月增长2.82GWh,储能电芯供需形势在月度级别由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四季度储能电芯产量有望维持增长态势,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在储能需求旺盛的9月,储能电芯在总电芯中的占比也仅为31.9%,其需求变化对锂资源整体需求增速的影响仍落后于动力电芯。 综上所述,国庆假期过后,下游受储能需求等利多因素推动,市场情绪持续升温,导致行情波动放大。同时,从锂盐需求季节性变化来看,碳酸锂需求增速在四季度可能有所回落。当前碳酸锂价格上冲后,行情稳定性下降,宜采取冲高偏空思路应对。下游库存虽有所去化,但仍处于相对高位,上下游企业应根据自身风险管理需求,择机把握期货及期权的卖出和套保机会。(作者单位:方正中期期货) 来源:期货日报网
lg
...
期货日报网
12小时前
豆粕 榨利修复需求支撑价格
go
lg
...
格上涨的驱动主要来自中美贸易关系改善后
中国
对美豆的采购预期,国内豆粕价格则是跟随成本提升而上涨。近期中美经贸关系回暖将对全球贸易造成深远影响。 近期CBOT大豆和国内豆粕期货价格均大幅走强,其中CBOT大豆自换月后价格上涨62美分/蒲或5.8%,同阶段国内豆粕期货主力合约M2601上涨136元/吨或4.7%。美豆价格上涨的驱动主要来自中美贸易关系改善后
中国
对美豆的采购预期,国内豆粕价格则是跟随成本提升而上涨。 近期随着中美经贸关系回暖,将对全球贸易造成深远影响。相对欧洲、日本等其他进口国,
中国
对美豆的采购季节性显著,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1月,是四季度美国大豆出口最主要的目的地。因此,缺少了
中国市场
,今年美豆的出口节奏非常缓慢。 截至9月中旬,2025/2026年度美豆累计出口销售1100万吨,低于去年同期的1743万吨,也低于过去3年同期均值1795万吨。2025/2026年度又是美国大豆的丰产年,创历史纪录的单产水平弥补了部分面积下调的影响,预计产量可以达到43亿蒲式耳,几乎持平于去年的产量。进入收获季以后,美国农民面对已经收获但无法正常销售的大豆,资金和仓储压力巨大。正因为如此,当
中国
重返美国大豆市场时,美国农民和资本市场均展示了乐观的情绪。 图为美豆本年度累计出口销售量(单位:吨) 图为美国口径大豆月度到港量(单位:万吨) 对
中国
来说,近年来,巴西大豆产量不断扩大,且巴西与
中国经贸
关系良好,已经完全超越美国成为
中国
最大的大豆进口来源国,巴西大豆2025年产量达到1.7亿吨,除了其国内自身需求,可出口量超过1亿吨以上。目前巴西大豆处于播种期,面积小幅扩张,且天气良好,因此市场预期其2026年产量或继续扩张至1.8亿吨,即2026年出口量会更大,或达到1.1亿吨水平。 但巴西大豆供应具有明显季节性,按照其船运机构数据推断, 2025年11月至12月巴西大豆对
中国
可出口量或仅剩400万吨左右,不足以覆盖
中国
需求。因此,对于
中国
2025年年底至2026年一季度的大豆供应,市场预期或存在缺口。虽然目前美国大豆再次进入
中国
的采购视野,但这并不意味着豆粕交易已经完全回归至基本面。 截至11月4日,
中国
采购12月船期巴西大豆盘面压榨利润亏损327元/吨,采购明年1月船期美国大豆盘面压榨利润亏损超过200元/吨。即目前
中国
油厂不论采购巴西大豆还是美国大豆均处于亏损状态,无法进行正常的商业采购。 图为进口大豆完税成本及盘面压榨利润(单位:元/吨) 我们推测后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以市场某个契机为起点,产业中下游及资金对豆粕远期观点更为积极,助推国内豆粕期现价格大幅上涨,改善进口利润;第二种,市场对豆粕持续报以偏弱观点。 从这两种角度考虑,国内豆粕价格短期存在榨利修复的需要,特别是在油脂价格走弱的情况下,豆粕价格反弹幅度或更大。(作者单位:中州期货) 来源:期货日报网
lg
...
期货日报网
12小时前
沪铜 高位整理为主
go
lg
...
局步入短缺常态化的阶段。 2025年,
中国
进口铜精矿现货加工费(TC)长期深陷-40美元/干吨以下的负值区间。相关数据显示,10月31日,进口铜精矿指数报-42.15美元/干吨,同比大幅下滑53.24美元/干吨。尽管2026年铜精矿长单加工费谈判仍在胶着中,但市场普遍预期最终结果将显著低于2025年21.25美元/干吨和2.125美分/磅的基准价,并可能指向零水平,个别谈判存在出现负值的可能。 相关数据显示,10月
中国电
解铜产量为109.21万吨,环比下降2.94万吨,降幅2.62%,同比增长9.63%。产量环比下降主要受集中检修压制供给、原料供应区域分化的影响。11月,计划检修的冶炼厂减少至5家,涉及粗炼产能150万吨,预计影响产量4.8万吨。在高铜价环境下,精废价差扩大有利于以废铜或阳极铜为原料的炼厂提升开工率。预计11月电解铜产量环比下降0.37%,同比增幅收窄至8.21%。 此外,在旺季需求的带动下,
中国
9月精炼铜进口呈现总量回升、来源集中的态势。海关总署数据显示,9月精炼铜进口量为37.41万吨,环比增长21.76%,同比亦上升7.44%。从来源国看,刚果(金)是第一大供应国,进口量为12.68万吨,环比微增0.42%,同比增3.27%,整体供应保持稳定;俄罗斯则位居第二,进口量达4.84万吨,环比大幅增长91.76%,同比上升37.4%,增速显著,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
中国
主要铜供应国的地位。 全球铜库存分化明显 近期全球三大交易所的铜库存呈现总量攀升、内部分化的特征。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三大交易所铜库存总量为57.34万吨,较9月底增加4.1万吨。但库存地理分布极为不均,全球超过40%的显性库存集中在美国的COMEX仓库,导致美国以外地区的可见库存相对偏紧。具体来看:COMEX铜库存近7个月以来持续累积,已升至35.57万短吨。LME铜库存走势相反,在8月底触及15.89万吨的3个月高点后,于9月转入新一轮去化周期,已降至13.46万吨;上期所铜库存10月先降后增,增至11.61万吨,创6个月新高。 图为
中国电
解铜产量(单位:吨) 国内铜社会库存方面,相关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铜社会库存为20.01万吨,周度增加1.56万吨,同比亦增长0.2万吨。本周国内部分冶炼厂仍有减产及检修计划,预计电解铜到货量将继续回落;消费端虽有望小幅抬升,但整体提振有限。在供应收缩、需求略增的背景下,预计国内电解铜库存将小幅去化,现货升水亦可能温和上行。 电网投资需求仍具韧性 目前国内电网投资已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年1—9月,国家电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4200亿元,同比增长8.1%,创历史新高,全年有望首次突破6500亿元。 相关数据显示,上周SMM国内铜线缆企业开工率为60.8%,环比下降1.5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0.22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汽车线束订单保持平稳,国网订单以刚性需求为主,其余多数行业受终端需求疲软与高铜价的双重影响,新增订单明显收缩。尽管近期部分企业已开始为年度生产目标进行备产,但在需求未明显改善、铜价高企的背景下,市场预计仍以刚需为主,开工率上行空间有限,预计本周铜线缆企业开工率将小幅回升至61.24%。 宏观面上,当前国内经济在结构转型中保持复苏势头,后续“稳中求进”的宏观政策有望继续为经济修复提供支撑。与此同时,美联储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局面,这种谨慎态度削弱了市场对宽松政策的预期。 基本面上,当前铜市呈现典型的“强供应约束”与“弱消费现实”之间的博弈。一方面,供应端持续偏紧。受印尼Grasberg铜矿停产等事件影响,全球铜矿供应扰动加剧。在原料压力传导至国内冶炼环节的同时,铜加工费维持负值及副产品价格回落令炼厂利润显著承压,预计11月电解铜产量将环比下降。另一方面,需求端表现偏弱。尽管前期处于传统旺季,但高铜价显著抑制了下游采购意愿。若后期消费端仍疲软,社会库存继续累积,难以支撑铜价进一步上行。 总体而言,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在于供应紧张预期与需求疲软之间的博弈。在新的驱动因素出现之前,铜价大概率以高位震荡格局为主,沪铜主力合约下方关键支撑区间参考84800~85000元/吨。(作者单位:
中国国际
期货) 来源:期货日报网
lg
...
期货日报网
12小时前
黄金税收新政提升市场规范性
go
lg
...
模式和交易成本。长期来看,这有助于提升
中国
黄金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11月4日下午收盘,沪金2512合约下跌0.50%,报收于915.58元/克;COMEX金价围绕4000美元/盎司整数关口运行。 11月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简称黄金税收新政),明确黄金交易相关税收政策:会员单位或客户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简称上金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简称上期所)交易标准黄金,卖出方会员单位或客户销售标准黄金时,可享受增值税免征优惠。具体而言,未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交易所免征增值税;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按照规定适用增值税政策。黄金税收新政同时规定,纳税人不通过交易所销售标准黄金的,应按照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这项政策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 具体到企业层面,非投资型黄金税负增加,可能抬升经营成本,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风险管理变革。新规的核心变化在于清晰划分了“投资型”与“非投资型”黄金交易的税收待遇,主要影响生产用于珠宝或工业用途等“非投资型”黄金的企业主体。新规实施以前,许多黄金零售商在终端销售时,能够对其购进黄金原料时所支付的进项增值税进行全额抵扣。新规生效后的变化在于,生产并销售用于珠宝或工业用途黄金的企业,其对应的进项税抵扣率大幅下调到6%。这与一般货物销售13%的增值税税率相比,降低了可抵扣进项额度,意味着企业可冲抵销项税的空间被实质性压缩,尤其是对以零售金饰为主业的企业而言,最终结果很可能是整体税负的上升。 面对税负增加的压力,企业迫切需要寻求有效的财务和风险管理工具。黄金税收新政鼓励通过交易所交易的政策导向,使得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工具的价值凸显。 面临税负转嫁成本上升,以及金价波动双重压力的加工和零售企业,可以利用黄金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即通过在期货市场建立与现货头寸方向相反的头寸,锁定未来的原料采购成本或产品销售利润空间,以平滑政策成本上升带来的短期冲击。对于希望减少资金占用的企业,黄金期权则能使其以有限权利金成本,灵活管理价格下行风险或锁定采购成本上限。新政虽然增加了部分企业的税负成本,但也客观上加速了企业对专业金融工具的认知和运用需求,提升了整体市场的风险管理成熟度。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长远来看,新规可能将重塑黄金投资路径,黄金仍然维持其金融属性,但交易渠道有所分化。个人通过上期所、上金所进行黄金交易免征增值税,而通过银行柜台、金店等非交易所渠道购买实物黄金如金饰、金币,购买价格中实际已包含了卖方的增值税。在持有和转让环节,个人投资者转让自己使用过的非标准黄金,如金饰、少量非交易所金条等,通常符合免征增值税的条件。这不禁引发思考:新政是否削减了普通人手中实物黄金的“金融属性”,使其沦为纯粹的“装饰品”?对此,我们还需要从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非交易所渠道购买的实物黄金,包括金饰,其投资和“保值”功能可能一定程度上弱化,较高的加工费、品牌溢价和买入价格隐含的增值税,使得其在回收变现时可能出现折价,核心属性更倾向于消费品或收藏品。 另一方面,个人通过交易所体系参与黄金投资的路径得到强化,无论是通过上期所、上金所的个人账户直接投资,还是通过银行代理的积存金或面向公众的黄金ETF进行间接投资,都延续了免征增值税的待遇。由此可见,新规可能意在推动“消费黄金”与“投资配置黄金”的路径更清晰地分离。对具有财富增值诉求的个人投资者而言,交易所挂钩的标准化、低费率、高流动性产品的投资效率高于非标实物。在新规引导下,消费者购买金饰等的消费行为,可能更多将出于喜爱佩戴或收藏目的,对于投资增值潜力的考虑占比可能将下降。 在上期所和上金所两处进行实物提货的区别在于,上金所提货更便捷、成本更低,个人或机构申请提货后,提货单当日生效,审核与费用支付通常在T+1日完成,审核通过后,仓库会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配送或提货手续。黄金规格包括0.05千克金条,0.1千克金条,1千克金锭,3千克金锭、金条,12.5千克金锭。上期所提货主要用于期货交割,流程较多且门槛更高:仅限期货套保企业、有交割资质的机构客户持有期货合约进入交割月后申请,需进行交割意愿配对,个人客户无法参与交割,黄金商品规格仅限一千克和三千克标准金锭。 从投资交易规则与市场参与度对比来看,上期所和上金所都具有T+0和多空双向交易的机制,区别在于上期所的期货合约设置有交割月份期限,到期强制平仓或交割。从黄金实物交割规模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上金所黄金交割量累计974.6吨,上期所黄金交割量累计38.8吨。 展望未来,黄金税收新政或将加速投资者向交易所渠道集中。长期而言,这有助于提升
中国
黄金市场的透明度与规范性。对个人投资者来说,通过期货市场参与黄金交易,税负成本更低,所以黄金税收新政有望提振期货市场的交易需求。而受税负增加影响的黄金珠宝零售商以及工业用金企业,或许会选择提高终端零售价,把部分新增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如此一来,非交易所实物黄金的投资吸引力可能会有所下降。 10月下旬,沪金从1001.96元/克的历史高位回落,一度测试900元/克支撑,近期背靠5日均线震荡盘整。短期来看,避险需求减弱和美联储降息预期下降给其带来一定的调整压力。 综合而言,黄金税收新政的出台,为市场带来了结构性变革,将影响不同参与主体的行为模式和交易成本。短期来看,零售金价可能上行、非交易所渠道需求承压、交易所流动性趋旺、市场情绪受政策与利率双重博弈影响会有所波动。长线来看,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仍存、海外主要经济体债务压力不断膨胀,以及多国配置需求增加等因素仍持续影响黄金走势。投资者和企业在新环境下,更需深刻理解政策内涵,精准调整策略路径,善用市场工具以驾驭变局。(作者单位:广州期货) 来源:期货日报网
lg
...
期货日报网
12小时前
期债 年内仍有上涨潜力
go
lg
...
上移。 制造业PMI有所回落 10月,
中国
制造业PMI为49.0%,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0%,环比回落0.6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落,产需两端同步放缓。生产指数回落2.2个百分点,至49.7%;新订单指数回落0.9个百分点,至48.8%。产、需指数均处于收缩区间。 进出口方面,10月,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回落1.9个百分点,至45.9%;进口指数环比回落1.3个百分点,至46.8%。10月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企业预期,外贸承压,但随着摩擦的阶段性缓和,11月和12月外贸压力相对较小。不过,在同比高基数的背景下,较难实现高增长。 价格方面,10月,PMI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环比均回落0.7个百分点,分别至47.5%、52.5%。出厂价格指数继续走低,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仍处于扩张区间,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库存方面,10月,产成品库存指数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至48.1%;原材料库存指数环比回落1.2个百分点,至47.3%。原材料和产成品市场延续去库态势。 总体来看,10月制造业景气度回落主要受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阶段性缓和,以及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并适时加力部署的推进,后续制造业景气度有望边际回升。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 10月27日,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作主题演讲时提及,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这意味着监管对当前债市利率水平的认可。 自2024年8月首次开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以来,截至2024年12月末,央行累计净买入国债1万亿元。进入2025年,由于国债市场供不应求状况加剧,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破1.6%的历史低位,央行宣布暂停国债买卖,直至10月末再次重启。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创新,央行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将国债买卖定位为与降准并列的长期流动性工具。鉴于当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6.2%,相较于进一步降准,优先选择重启国债买卖存在合理性。此外,截至9月末,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对中央政府债权”科目余额已下降超6500亿元,说明央行回笼了一定规模的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强财政政策协同或是央行本次重启国债买卖的主要考量。 后续来看,财政因素对资金面的影响整体可控,央行或通过国债买卖、MLF、买断式和质押式逆回购等多种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国债买卖对降准有一定的替代作用,而降息落地与否还需进一步观察四季度经济基本面的修复情况。 综合分析,央行重启国债买卖释放流动性宽松信号,加之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债市情绪得到提振,年内价格仍有上行空间。(作者单位:新纪元期货) 来源:期货日报网
lg
...
期货日报网
12小时前
上一页
1
•••
5
6
7
8
9
•••
1000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