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及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等。此外,蓝佛安特别补充,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本次发布会背后的积极态度以及释放的政策信号值得关注。近期宏观政策层面协调配合程度逐渐加深,这也是政策体系的完善方向。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近期央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市流动性,以及财政部、央行联合工作小组成立等都是具体体现。笔者认为本次发布会释放的信号积极,财政部发言中透露的对中央举债的意愿和认可程度是历史性的突破。从历史表现看,除2020年外,我国公布的年度赤字预算从未超过3%。而本次发布会中,不论是“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还是对中央发债缓解地方债务的表态,都是对传统政策框架的重大突破。另外,资本市场将本次发布会作为本轮稳增长系列发布会的“最后一站”,但从新的财政周期看,笔者认为这只是起点,对长期配置资金来说,需要关注后续政策基调的变化。 从现实层面看,9月物价数据指向需求端仍待提振。价格指标全线走低,但并不出乎意料。在7月、8月通胀数据公布后,可以发现CPI分项多是受到菜价猪肉等食品项的支撑,PPI偏弱的表现更符合实际。具体看,9月核心CPI增速0.1%,是2021年2月以来的新低,而CPI与PPI环比皆下行,说明需求端承压的趋势不改,CPI分项中仅食品项同比增速较前值上行,其他非食品项、消费品以及服务增速均较前值回落。 从数据表现来看,需求端确实仍存在压力。但从债券市场层面来盾,数据不会成为近期的交易重点,即便物价指数出现进一步下行的迹象。在9月底以来的一系列增量政策公布以后,投资者更加注重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而物价数据的走低,大概率会被投资者视为政策加码的诱因之一,或者会进一步抬升市场对政策加码的预期。在9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曾指出价格层面是设计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要“推动价格的温和回升”。考虑到近期宏观政策整体向积极转向,笔者认为投资者可静待政策落地起效。 关于后续债券市场表现,笔者认为目前市场预期和情绪相对平衡,由于“双降”带来的实质利好,在流动性助推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进一步下行,尝试突破2.1%。但考虑到财政政策较为积极,即便增量政策规模尚未落地,当利率临近低位时,谨慎心理和止盈需求也会增加利率继续下行的阻力,预计近期国债期货将震荡运行,市场波动加大。结构上,短端确定性高于长端,信用延续修复态势。(作者单位:南华期货) 来源:期货日报网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