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上市。截至5月25日,30年期国债期货持仓量已达到14304手(单边,下同),累计成交107538手,成交金额为1042亿元,上市首月表现良好。为衡量国债期货上市后对收益率的影响,本文以4月21日为界限,并以其前后各1个月时间窗口对应收益率作为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30年期国债期货上市对各期限水平因子影响较小。但10年及更长期限的收益率中倾斜因子贡献率显著提升,体现了收益率曲线有变陡趋势。对于曲率因子,5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曲率因子贡献率有所回落,收益率曲线愈发平滑,也表明我国国债期、现货市场的水平更加成熟,可能的原因是套期保值交易逐步降低了长端利率波动。整体来看,引入30年期国债期货将有助于改善曲率因子在长期国债中的贡献率,降低传统套期保值策略下因为利率波动导致的潜在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鉴于30年期国债期货推出时间较短,且近期国内外宏观环境可能加大波动率对长期利率曲线的影响,这点从本文实证中也有所体现,故长期国债期货对利率曲线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三)小结 总的来看,在不同国债期货产品上市后,前3个主成分因子合计对5年期、10年期、2年期和30年期国债期货收益率总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 98.46%、97.7%、98.39%和99.18%。由此可见,前3个主成分因子已可以解释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基本状态。 如果将各期限国债期货上市前后三大因子变动情况均值作一个对比可以发现(见图3),水平因子整体变化较为有限且变化集中于收益率曲线的最长端和最短端,对于期限居中的收益率几乎可以忽略。 倾斜因子在期货品种上市后对于中期利率有明显提升,体现了期限溢价的作用得到加强,对收益率曲线两端的影响也比中间年限影响收敛,收益率曲线明显变平缓。 曲率因子的影响较为复杂,整体呈现倒U形分布。对于中短端及长端国债收益率,曲率因子变化以正为主。新品种上市对1年期收益率的曲率因子影响上升幅度超过30%。然而,对于3个月期与10年期的国债期货,曲率因子却具有负向作用,其负向贡献率超过20%。 建议 一是对曲率因子实证分析表明国债期货上市对于中期品种波动率影响更加突出。由此,笔者建议进一步扩大机构投资者范围和对外开放,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速推进银行、保险及外资等中长期资金入市,丰富市场投资策略,从而减少波动率对市场的负面扰动。 二是国内收益率曲线短端无论从曲率还是倾斜因子的角度看,其变动很频繁。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短端利率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未来可以考虑推出基于相应期限的短端利率产品,进一步提升各类投资者应对利率风险的能力。 三是结合国际经验,国债做市可以有效抵御利率波动的风险。笔者建议在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互联互通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加强一、二级市场的联动,健全我国国债收益率定价基准以便提升可交割券流动性,提高参与做市机构积极性并限制非理性交易及利率超调对价格的扰动。 注: 1.本文图表如没有特别标注出处,数据来源均为作者计算。 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债估值于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暂停发布2年期收益率数据,本文采用同期中证国债收益率进行替代,虽然两者有所差异,但整体相关性满足主成分分析需要。 参考文献 [1]刘玄,吴长凤,鲍思晨. 国债期货对国债收益率曲线及国债发行的影响[J]. 债券,2018(10):38-44. DOI: 10.3969/j.issn.2095-3585.2019.10.009. [2]宋巍. 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6):116-119. [3]唐革榕,朱峰. 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动模式及组合投资策略研究[J]. 金融研究,2003(11):64-72. [4]朱世武,陈健恒 .交易所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2003(10):63-73. [5] CHATRATH A, SONG F. Information and volatility in futures and spot markets: The case of the Japanese yen[J].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86-1998), 1998, 18(2): 201 [6] BORTZ GARY A. Does the treasury bond futures market destabilize the treasury bond cash market?[J].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pre-1986), 1984, 4(1): 25. [7] DUNGEY M, HVOZDK L. Cojumping: Evidence from the US Treasury bond and futures market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2, 36(5): 1563-1575. [8]EVANS C.L, MARSHALL D.A,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term structure models[J].Journal of Finance,2000,55:1943-1978. [9] LITTERMAN R B, SCHEINKMAN J A. Common factors affecting bond returns[J].The Journal of Fixed Income, 1991,1(1): 54-61. [10] SIMPSON W G, IRELAND T C.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futures on the cash market for treasury bills[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85,20(3): 371-379. ◇ 本文原载《债券》2023年12月刊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