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特别担忧。 与美国相反,棕榈油主产区马来西亚与印尼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几乎没有受到本次全球干旱的影响。今年以来,东南亚地区持续呈现出降雨过多状态,7月降雨依然如此。这种现象在马来西亚沙巴州、砂拉越州、彭亨州、柔佛州与印尼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廖内省等地区尤为突出。虽然高温多雨的环境有利于棕榈树生长结果,但过量的降雨或对当地棕榈果串的收割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进而影响当月产量。 马来西亚与印尼大部分地区在过去30天的温度较近30年平均水平仅高出2℉—4℉,属正常变动范围内;降雨量超近30年平均水平6%—12%,其中砂拉越州部分地区降雨量超平均水平20%,且据世界天气监测网预估,该降雨水平将在未来两周延续下去,一定程度上将延误收果运输进度。 据MPOB月报,马来西亚7月棕榈油产量为157万吨,环比增长1.84%。根据棕榈树产量季节性规律,7—10月本应逐渐打开旺产窗口,但7月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与6月基本持平,且绝对产量水平仍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劳工短缺和树龄结构老化。马来西亚连续3年受到劳工短缺的困扰,按工作签证数量看依旧有10万以上劳工缺口,这是导致马来西亚减产的主要矛盾。尽管马来西亚在外劳来源国和机械化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短期内估计单产难有起色。一是因为前期施肥不足导致的单产损失已无法补救,二是因为引进外劳程序繁琐,需要一定的现间兑现。 下游出口方面,高温干旱肆虐背景下,欧洲莱茵河通航能力受阻,或将耽搁棕榈油向欧盟的出口进度。预计8—9月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将持续累积,到9月底库存或升至200万吨附近。 来源:期货日报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