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金工早评 | 2025年5月22日
品种:股指、贵金属、国债、基差、金工日报、资金日报
股 指
关注产业政策推进,大小盘分化或延续
昨日股指普涨,大盘指数强于小盘指数,上证50最强,中证1000小幅收跌,两市成交量1.17万亿。昨日盘面上煤炭有色银行等领涨,新消费和TMT板块回调,市场再次摆向红利资产,同时针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反内卷”产业政策开始受到市场关注,相关低位板块或将开始有起色。
二季度面临外部环境和政策的混合影响,降准降息政策以及加强平准基金作用,一边给分母端驱动一边增加了市场的风险偏好,或导致资金从银行转向非银。但是内外环境仍然不支持分子端即企业盈利全面转好。股市仍然是结构性机会,市场仍然是在红利和新质生产力之间摇摆,这也限制了股指的上涨动能。但当前中证2000相对沪深300的成交比例偏高,以及产业政策利好大公司盈利改善,和公募新规造成的机构持仓调整,或都有利于盘面走向大小分化,上证50和沪深300表现或强于中证500和中证1000。
结论:股指当前处于前期震荡区间的高位,哑铃策略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小盘股和红利代表的银行股估值都不低,而估值低位徘徊的地产和产能过剩板块需要等待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才会启动,因此短期预计股指仍然偏震荡,单边只适合出现明显回调后逢低做多,而不是追高,结构上看好大小盘分化。
贵金属
贵金属在市场风险偏好再次转变至避险后出现了明显抬升。美债风险上行带来的美元资产需求下行,美债,美股和美元的同时走低,主要源于对于信用的定价。
继美债下调评级后,昨日的20年期美债拍卖进一步加剧了债务的风险。昨晚美国财政部发行160亿美元20年期国债,中标收益率5.047%,这是仅有的第二次收益率超过5%的20年期国债拍卖,前值为4.810%,竞拍倍数仅2.46,低于前值2.63。拍卖数据公布,美债利率显著拉升,10年期美债利率触及4.6%。继日债的拍卖遭遇了危机,自去年7月日本央行开始缩减债券购买规模以来,长期日债收益率受到需求不足而引起上行,30年期和4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均创历史新高;欧洲债券发行以创纪录速度突破一万亿欧元,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在欧债利率上。主要主权国家的长期债券伴随着供应增加和需求转弱都遭遇到了利率上行的问题,这个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风险,削弱了货币信用从而支撑贵金属的上行,特别是黄金。
地缘方面,据CNN报道美国情报部门发现,以色列正准备袭击伊朗;俄乌谈判进展有所停滞;哈马斯方面表示,加沙的会谈在最近几天已中断。地缘形势仍不容忽视,这对贵金属利好。
现阶段,债务的风险上行一定程度上盖过贸易关税带来的风险,美债信用下调评级又逢长期美债需求疲软,美元资产的“抛售”风险尚未消除,黄金的长期驱动仍保持。市场消息面影响较大,恐慌情绪暂时被抑制但未完全消散,市场的波动性仍较大,风险仍保持并支撑贵金属走势。
国 债
昨日国债期货行情出现分化,TF/TS主连合约+0.03%/+0.02%,TL/T主连分别-0.08%/+0.0%。昨日央行逆回购实现货币净投放650亿元,央行对流动性态度持续呵护;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DR001下降0.8bp,DR007下降1.5bp,资金面维持宽裕。
昨日政府4月财政数据出炉,为对冲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对经济的冲击,政府加大开支力度,开展刺激内需和稳房市的相关政策;物价水平低迷导致消费税增速放缓。但出口退税减少和个税的增长拉动税收。随着赤字不断走高,国债供给端的压力更加凸显。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增发是30Y债的扰动项,超长债在5月末供给明显加大。另外,当前30债现券收益率处于低位,存款利率的下调或使银行为匹配负债端期限,从而选择加大相对估值更低的3Y、5Y期国债的需求。
综合来看,国债短期面临供给侧压力和二季度企稳的基本面预期,仍处于震荡偏弱的行情,中期需进一步等待二季度经济数据落地从而验证关税的影响,年内再次降息的预期昨日有所反馈,后续关注资金面变化和宽松预期的释放。
重点消息:
G7加拿大财政部长弗朗索瓦-菲力普·尚帕涅表示,七国集团(G7)已开始讨论对供应过剩、低价值的中国产品征收关税。周二在阿尔伯塔省班夫举行的G7财长会议开幕记者会上,尚帕涅表示,会议议程将包括讨论各国如何协调行动、解决产能过剩和非市场行为等问题,这指向采取进一步措施抑制来自中国的供应过剩。一些国家指责Temu和Shein等中国在线零售平台向其市场大量投放低价值商品,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已经针对这种情况,取消了对中国的小额关税豁免。这项豁免允许这些平台免税将廉价商品小额包裏运往美国。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也正在考虑对进入欧盟的小额包裏征收固定费用。法国已在推动对此类包裏增加费用,英国也在考虑采取类似举措
基 差
金工日报
资金日报
混沌天成研究院是一家有理想的大宗商品及全球宏观研究院。
在这个研究平台上,我们鼓励跨商品、跨资产、跨领域的交叉研究,传统数据和高科技结合,致广大而尽精微,用买方的态度去分析问题,真理至上,关注细节,策略导向。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全面的工业体系,产业链上下游完整,各类原材料和副产品把产业链连接成复杂的产业网。扎根于中国,我们有着产业研究最肥沃的土壤;深度研究中国也一定可以建立投资全球的优势。
中国的期货市场正趋于专业化和机构化,我们坚信这样求真的研究也必将给投资者带来有效的服务和真正的价值。
我们关于商品研究提升的三点结论:
第一是要提高研究效率:要提高快速学习、快速反应的能力。我们这份职业的目的是研究最重要的矛盾点,把握行情,不是做某个商品的百科全书。所以要有针对当前矛盾,迅速搜集相关信息,并形成有依据的见解。通过国内外网络资料,各方数据库,新闻媒体,电话产业人士,遍读行业报告等方式,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辞辛苦,把问题搞清楚。研究员只有具备这样的快速研究能力,才能让一丝丝的灵感不被错过,拨开云天见月明,形成有洞察力的见解。
第二是要提升魄力格局:利用产业周期的思维,把眼光放长放远,对于行情要有想象力,也要有判断大行情的魄力和格局。把未来20%以上的价格波动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而不能仅盯着短期的一个开工率或库存来做短期行情。决定商品大方向的就是产业周期,不能解决的矛盾点可能会产生极端行情,研究员应该把产业周期和关键矛盾点作为价格判断的发力点。大格局出来后,去跟踪每个阶段的利润、库存、开工等短期指标,看是否和大格局印证从而做出后续的思考和微调。长周期和短期矛盾共振行情会大而流畅。
第三是要树立求真精神:以求真的态度去研究和交易。不要怕与众不同,不要怕标新立异,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创造价值的过程一定不是寻找同行认同的过程,而是被市场认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