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面调控的可行手段及下年度种植预期

1、 国储库存较低、配额难以有效抑制价格,寄望于行政或货币政策手段稳定棉价

表6、2004-2010年国储棉操作明细(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安粮期货研发中心

从国储近几年的操作来看,截止今年10月国储棉库存剩余也仅仅只有30万吨,面对国内每年约1000万吨以上的消费量,而产量在700万吨左右波动,30万吨的储备对棉价的有效调控能力有限,后期有补库需求,本年度国内供需缺口较大,补库可能要等到下一年度视新棉的产量而定。

近日财政部文件宣布2011年的关税外配额税率不变,截至目前,还没有任何关于配额数量的官方消息。从近几年的经验来看,每年的配额总量已经不成问题,配额总量一般大于实际缺口,但政府一般会通过配额发放的节奏来调控市场。

 回顾2010年,共发放356.2万吨配额,1至11月实际进口237.8万吨,如12月进口25万吨,配额数量远远超出实际进口量。其中1%配额89.4万吨,其余的滑准税配额分三次发放:1月100万吨(大多为加工贸易配额),5月80万吨,6月86.8万吨。

 2010年配额发放一度产生争议:一是1月份增发的配额以加工贸易为主,一般贸易配额极少甚至没有,因此给用棉企业以及中间商的进口带来极大限制;二是,第二批和第三批一般贸易配额直到5月和6月才下发,使得企业错失最佳的订货良机。而且,在没有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的情况下,2009年5月22日以来国储连续抛售,至2010年10月轮出结束,国库只剩大约20-30万吨,调控手段大大减弱。

 对于2011年配额,相信有关部门会总结2010年的经验和教训。第一,配额总量不会低于去年,但依然不会一次性发放;其次,第一批滑准税仍将与89.4万吨1%配额一起增发,预计数量为100-150万吨之间,并且一般贸易比例将有所增加,预计12月底企业就应该能够获悉自己配额数量;春节之后的年度后期将根据市场情况再增发第二批或者第三批;第三,如果春节之后市场价格不出现暴跌,后面的配额不会拖至6月再发放。

 虽然进口棉将补充国内资源,但配额发放对目前市场的价格不会产生重大利空。首先,配额总量不再是限制进口的决定因素,企业更加关心国内外价差;其次,今年的市场特点之一就是用棉企业提前签订远期合约,也就是说,一般而言,该定的都已经提前定货了,配额发放不会成为短期大量签约的导火索;第三,全球资源有限,可供中国进口的数量不会因为政府发放配额就明显增加。与此相比,国家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否继续紧缩,通胀压力是否得到化解,比配额发放对市场的影响更大。

2、 下年度种植意向(产业政策如最低收购价、补贴政策等能否出台有利于稳定面积)

近几年来,棉花的生产成本有了较大提高,国内也将告别低棉价时代。油价上升,水费、滴灌、拾棉花的费用、塑料薄膜、棉花种子以及人工成本提高,而国家的补贴力度并未见增长。与小麦等粮食主要品种相比,棉花的比价效益不高。棉花协会11月份对15个省的1628名农民进行调查显示,虽然今年棉花创历史新高,但由于波动剧烈影响对未来收益的预期,棉农增种的意愿并没有提升,棉花扩种仍堪忧。

今年棉花价格从上市以来一路攀升,涨幅高于其他农产品。山东、河北等地籽棉收购价格最高升到15元/公斤左右,长江流域各省市棉花价格也涨到了14.2—14.4元/公斤。棉农大多反映棉花价格好,虽受天气条件的影响单产不高,但收益不错,对来年种植棉花积极性较高。11月10日之后,籽棉收购价格出现转折,一周之内下调了2元/公斤左右,棉花交售工作基本停滞。其中长江流域大多棉农即收即卖,但降价之后想卖却无人收,极少数收购者又给价太低,棉农不急用钱一般也不愿出售;黄河流域则是有人收而无人卖,价格高时惜售没卖,价格低就更不出售了。价格的大涨大跌,使棉农比较迷茫。另外,棉花所需的农资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相比其它农产品又费工费时,收购价格和种植成本是明年植棉意向增幅不大的主要原因。按照被调查棉农数据加权平均计算,2011年长江流域植棉面积继续增加,预计增幅11.7%;黄河流域棉农积极性不高,预计增幅4.9%。

对于种植面积,我们相信在高价格的刺激下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增加,但是这种增加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增加面积可以增加产量,改善国内供需格局,避免棉花产业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农民盲目大量增加面积的话势必导致可能的增产不增收局面,一旦棉价大幅波动,最终还是会击垮农民长期种植的信心,因此我们对面积增加仅仅是谨慎乐观的态度,更多的寄望于政府能够合理引导农民,尽快出台棉花最低收购价政策或补贴政策,给棉农一个稳定的收益预期,保持植棉的积极性,稳定棉花国内供给,保障纺织工业的发展。

 

免责条款: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品种的操作依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Copyright © 99期货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镜像以及链接
声明:本网站提供资讯、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